在2015年8月7日刚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长久以来冠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原因在于它能够清楚地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但此项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其危险性和费用相对较高。而多层螺旋CT,则凭借着其快速扫描和强大的后期处理功能,在无创的情况下实现冠脉动脉的二维和三维成像,迅速的获得了临床的肯定。
冠脉CTA是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扫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得出的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管壁及管腔的情况。冠脉CTA作为诊断冠脉疾病的利器,不但可以发现冠脉的狭窄、钙化,还可以评估冠脉的起源走形异常、瓣膜疾病、先心病等。由于冠脉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无痛苦、费用低等特点,作为冠心病诊断筛选的检查方法,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接受。
冠脉CTA的适应症较多,包括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冠脉疾病家族史及吸烟等危险因素者;运动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不明原因胸痛,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但不愿意或不适合性传统冠脉动脉血管造影术的定期随访患者;支架植入和冠脉搭桥术后复查的患者均可行诊断性冠脉CTA,也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检查。
随着冠脉CTA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和造影剂对肾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JAMA 2009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冠脉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为4.6-30.1mSv。近年来发展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如智能冠脉序列扫描、大螺距炫速扫描技术、CARE kV技术、SAFIRE迭代重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安全地应用冠脉CTA技术,造福广大患者。我们医院在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BMI指数和心率选择合理的管电压和造影剂的流速,实现个性化的扫描方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的用量,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曝光剂量基本控制在1.5-4mSv,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年来自大自然的辐射剂量(3.1mSv)。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