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再造手术是解决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最佳手术方式,其中,耳支架的选择对再造耳形态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耳再造术选取材料方面,学术上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传统的用肋软骨造耳,一种为用人工材料(如medpor支架)造耳。我科室有近20年的外耳再造的临床经验,创造了 “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小耳畸形三期治疗体系,因此,我们在投入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选用患者的自体肋软骨是进行外耳再造的最好方法。
对于小耳畸形的患者,我们认为学龄前期是做外耳再造的最佳时期,以6岁左右为宜。此时患儿的肋软骨已长成,且按对侧正常耳的大小可选取足够量的肋软骨进行雕刻。另外,趁学龄前患儿尚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异常耳朵,及时再造一个与对侧对称的耳朵,不会造成其成长中的心理创伤。一般,我们先根据患者健侧耳朵的大小及弧度做出胶片模型,术中根据该模型先采取第7肋,这根肋骨最为宽大,再采取第8肋做耳轮,采取时应以细长为原则,最后视情况再采取第6肋。然后将取下的几根肋软骨按照耳廓的细微结构组装成一个耳支架。这种自体肋软骨再造的耳支架形态逼真,轮廓清晰,再造的耳廓弹性好,且只是体内的肋软骨做了适当的“搬家”,从胸部到耳朵,再造的肋软骨耳廓支架仍可成活,有血供、有感觉,术后发生软骨变形及吸收的几率极小。另外,该术式的缺点是有发生气胸及胸廓畸形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这就对整形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采取肋软骨时需谨慎操作,在耳支架塑形方面也需要极高的审美及“精雕”技术。另外,患者父母万万不可听信将自己的肋软骨给孩子做耳支架的说法,父母的肋软骨对孩子而言仍是异体组织,再造的耳朵不但成功不了,还会使父母失去自己的肋软骨,得不偿失!
对于人工材料,无论是medpor支架还是其他材料,尽管他们都减轻了病人取肋软骨的痛苦,但从对患者健康负责的长远角度谈,任何异体的材料都不能与自体组织相提并论,尽管medpor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但终归是异体材料,就存在一定的组织排异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异体材料的外露率也较大,我科就曾收治过几例支架外露的病例,患者还需再次行耳再造术,苦不堪言。另外,选用人工材料做耳支架,价格也稍显昂贵,因此,我们建议患者选用自体肋软骨方法进行耳再造,尤其适合于肋软骨已发育成熟的小儿。但是针对年龄较大的成人或老年人,如果X片显示肋软骨已经钙化,则增加了术中雕刻软骨的难度,且术后的耳廓弹性及弧度塑形方面效果稍差,这种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人工材料进行耳再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