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血压我做主 ――谈谈高血压的自我管理 血压多少算正常? 类别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为什么要治疗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随血压上升迅速升高 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升高而心血管病危险持续增加,血压120~129/80~84mmHg,心血管病危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2倍,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 !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是降压治疗的最终目标 怎么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三大法宝: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的自我监测 规范的药物治疗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什么是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绝不仅仅是买个血压计,每天测量一下 自己血压,而是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全面了解、记录自 己的血压情况,心、脑、肾和大动脉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状态,以便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监测?很多高血压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在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人的血压会有所变化。
随着病情的变化降压目标不同,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用来降压的药物也不同 怎么吃药?迄今为止,用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不下上百种。而 且,一药多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请医生 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于您的药物。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找医生咨询。不要自作主张增加、减少药物的种类 和剂量。
高血压治疗的几个误区
1、什么时候头晕了,就是血压高了,不晕就不用吃药了。这种想法在患者中相当普遍,其实,就像俗话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对血压也存在着适 应的现象。有很多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180甚至200毫 米汞柱以上,但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仅仅通过症状来判 断血压是否升高,进而决定是否服药是很危险的做法。
2、血压降下来了,就是把高血压治好了。高血压是一种有多种因素导致的发病机理复杂的 疾病,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把高血 压病彻底治愈。我们治疗高血压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其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伤害。所以,即使血压正常了,依 然要规律的监测,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3、不是血压高吗?我吃药了。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项贯穿于生活方式,健康监测,药物治疗的系统工程。服药仅仅是治疗的一部分, 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控制,再好的药,也解决不了问 题。“早晨一片‘络活喜’,中午半斤二锅头”。这药 吃了也未必有什么用。
4、是药三分毒,副作用太可怕。不可否认,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一 味强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等着我们的将是更加可怕的 并发症的出现。与之相似的,有些患者取了药以后,自己回家看 说明书,如果上面副作用写得多,就不吃。
例如:
同样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品牌的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是这样写的:患者对本品能够很好地耐受。较常见的副反应是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肌和头晕。较为少见的副反应为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无力、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和其他钙拮抗剂相似,极少有心肌梗塞和胸痛的不良反应报道,而且这些不良反应不能于病人本身的基础疾病明确区分,尚未发现与本品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参数异常。(不计标点共136个字) 而该药物的原研单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Norasc)”的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是这样写的: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安慰剂对照的治疗高血压或心绞痛的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自主神经系统:潮红 胃肠道:腹痛、恶心 全身:疲劳 心率/心律:心悸心血管,一般性:水肿 心理性:嗜睡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眩晕、头痛在这些临床试验中未发现与本品有关的显著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上市后观察到的较少见的副作用有:自主神经系统:口干,出汗增加 心理性:阳痿,失眠,态度改变全身:虚弱无力,背痛,全身无力,疼痛,体重增加/减少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鼻炎 特殊感觉:味觉错乱,耳鸣心血管,一般性:低血压,晕厥,皮肤/附件:脱发,皮肤变色,荨麻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肌张力高,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疾病,震颤内分泌:乳腺增生,泌尿系:尿频,排尿困难,遗尿胃肠道: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包括胃炎),牙龈增生,胰腺炎,呕吐血管(心外的):血管炎,代谢性/营养性:高血糖视觉:视力障碍,肉骨骼:关节痛,肌肉痉挛性疼痛,肌痛白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出血/凝血: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罕见包括瘙痒症,皮疹,血管源性水肿和多形红斑曾有极罕见的肝炎、黄疸、转氨酶升高的报道(通常伴随与胆汁淤积相一致)。有报告一些严重的需住院治疗的病例与使用氨氯地平有关。但在多数情况下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与其他钙拮抗剂相似,一下的不良事件也有少数报道,但事件难以于基础疾病的自然病程相区分,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和胸痛(不计标点共536字)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国外的法律更加完善,药品一旦出现问 题,厂家往往面临着高额的赔款。所以,在一些世界知 名的制药公司的产品的说明书上,把药物的副作用列举 得更加详细。
另一方面,对副作用的详尽描述,为医生 选择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是一种更加负责任的表现。 不就是高血压吗?随便用点药,血压降下来就行了。
我们不否认,降压是硬道理,但我们更主张使用 那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的 心脏、脑子、肾脏等这些重要器官的药物。不吃多,不吃咸,不油不腻营养好。不抽烟,少喝酒,心平气和不浮躁。别太累,莫贪睡,适当运动很重要。自己血压常常测,心脑肾脏多关照。规范服药控制好,我的血压我做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