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受伤后,多数病人可以痊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重伤病人,会陷入长期昏迷的状态中,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植物人”。这种长期昏迷的状态,表明脑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照顾。颅脑伤后长期昏迷发病率并不低,在美国大约有1~2.5万名成人和0.4~1万名儿童患者,在我国粗略估计可能在5~7万人之间。这些病人仅存在基本的生理功能和睡眠周期,与社会和亲属之间的沟通处于隔绝状态,每个植物状态病人的背后,都上演着一个家庭的悲苦与忧愁。
植物人脑复苏困难重重。但是临床大量观察证明,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状态病人在发病1~2年内恢复了意识。植物人苏醒不仅受到医疗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卫生经济条件的限制。欧美国家对长期昏迷的病人治疗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而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亚州国家病人亲属治疗的愿望往往比较迫切而且积极。目前认为,脑外伤一年内、缺血缺氧性脑病3个月有苏醒的可能,有积极治疗的价值。
颅脑伤后长期昏迷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受伤严重有可能陷入长期昏迷的病人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恰如对干旱田地的庄稼及时浇水灌溉,才能使之返青,避免枯死的结局。然而这些病人受伤后多属接受颅脑手术,早期都处于重症监护治疗阶段,现在国内普遍应用的高压氧、中医药等手段应用受到限制。探索简便有效的昏迷促醒手段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是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的依托单位,自2005年起引进并实施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技术。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外伤昏迷、老年痴呆、脑炎后遗症的前沿性治疗手段,它利用体表电刺激原理,在患者右侧腕部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施加微弱低频电流刺激,电刺激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到脊髓、脑干、皮层,可以激发脑内自发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和神经递质,增加脑血流,促进损伤的神经结构的整合,可以实现昏迷催醒。
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数年的早期昏迷干预实践结果表明,对于伤后早期(2周)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实施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这个BP机大小的治疗装置丝毫不影响ICU的治疗和操作,操作上是安全的,没有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出现,最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接受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的病人,神志转清醒的比例远远高于未接受此项治疗的病人,而陷入植物状态的病人比例则较低,显然,这一技术的疗效验证为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今年3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神经创伤大会上,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江基尧教授和高国一副教授分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颅脑创伤昏迷的诊断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美丽的多瑙河畔响起的阵阵掌声,是对昏迷患者早日恢复清醒的期盼与祝福。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渐推广,相信会有更多的颅脑伤昏迷患者受益,从长期昏迷的睡梦中醒来,迎接生命中亮丽灿烂的新黎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