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烂腿”的原因
人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身体各个部位的通道。由于动脉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可以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个过程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由此导致动脉缺血。当人体腿部肌肉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后,活动时可感觉腿部乏力、酸胀及疼痛,这称为下肢动脉缺血,医学上定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有时,动脉管壁上斑块的表面会发生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以阻塞远端小血管,导致腿部突然的疼痛、麻木等急性缺血症状发生。动脉“堵塞”时间过久,可以造成足趾和腿部组织肌肉严重缺血,皮肤溃烂,即导致“老烂腿”的发生。
疾病的症状
症通常有以下这些症状: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下肢血液供应减少,不能满足活动肢体
所需的高血流量,小腿或足部出现酸痛,但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不适。如再行走后,上述症状重复出现。静息痛动脉病变严重,肢体严重缺血,下肢动脉供血不能满足、腿的需要,因此即使休息时,
肢体仍有疼痛。组织坏死下肢动脉缺血持续加重,腿、脚组织出现营养障碍,发生皮肤溃破,组织坏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
可纠正
● 高血压
● 吸烟
● 高脂血症
● 肥胖
● 静坐的生活方式
不可纠正
● 年龄和性别
● 糖尿病(DM)、30-50% 的糖尿病患者同时罹患下肢动脉病,截肢率是非糖尿病者4倍
● 家族史
诊断方法
检查足部动脉的搏动
● 踝部动脉压力与上肢动脉压力的比值
● 血管超声检查
● 血管CT 和MR(核磁共振)检查
● 血管造影
“老烂腿”的治疗―――血管重建术
有两种方法可以重建下肢动脉,增加下肢血液供应。
1、下肢动脉“搭桥”术,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选用自身的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跨过闭塞狭窄血管,将“堵塞病变”近端的血液引至病变远端。
2、血管腔内治疗。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肤局部麻醉,经大腿根部或手臂上动脉穿刺,将一根纤细柔软的球囊导管插入下肢,置于狭窄病变处,通过压力泵缓慢加压,导管上的球囊膨胀扩张,将管腔内斑块挤压后紧贴至动脉管壁上,当球囊导管撤出后,病变动脉管腔得以通畅。为防止扩张后动脉管腔再狭窄,部分病例需在血管内置入支架,使斑块固定于动脉内壁上,从而保持动脉管腔的长期通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它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除了碘过敏和极度危重病人外,几乎所有“老烂腿”病人都可适合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成功后病变下肢恢复血流,酸痛症状消失,结合局部清创治疗,“老烂腿”可以被治愈。自2006年末,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至今已积累数千例治疗经验,使无数条“老烂腿”和“脉管炎”逃过“一截”,治疗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