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印象里,姑息治疗的概念仅仅是给晚期病人或临终病人打打止疼针、输点糖盐水。实际上,癌症的姑息治疗是着眼于生活质量和患者主观感受的积极整体照顾,以控制和改善症状为主要内容。它主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非生命的长短。近二三十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昔日被视为“绝症”的癌症,于2006年已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定为可控的慢性病。肿瘤的发生是较为漫长的过程,肿瘤的姑息治疗同样如此。它可以和抗癌治疗互相配合,贯穿于恶性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不断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治疗并不仅仅是一名观众,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主角”。
虽然姑息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西医学概念,但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却早就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姑息治疗的作用。近年来,生活质量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中医治疗着眼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调整肿瘤患者的机体状态,充分调动内在抗病能力来达到改善症状、“带瘤生存”的目的。随着中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多种作用。
对于可能根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与积极的抗癌治疗(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等)相互配合,以缓解癌症及抗癌治疗所带来的不良症状为主要目标,保障患者在积极抗癌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例如,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受到较大影响,胃瘫(胃排空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即在术后数日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选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脘、气海、关元等穴位针灸治疗,多能收到良好效果,必要时可以配合健脾理气消胀的中药鼻饲,对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十分有益。再比如宫颈癌患者,多采用广泛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因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常见膀胱麻痹尿潴留,患者排尿不利,甚或点滴皆无。这种情况通常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就能取得满意疗效,常用穴位有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气海、关元、水分、中极等。
对于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或者年纪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患者认为经历过的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慢性疼痛往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疼痛症状虽然千奇百怪,总体上但不外乎两大类:“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指五脏六腑、周身经络的气血循行不通畅而发生各种实证疼痛,多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治法。“不荣则痛”则是机体脏腑经络失去了气血的温煦和濡养,导致的虚证疼痛,一般采取益气养血、填精助阳、养血柔肝、甘缓和中等治法,常用方剂有失笑散、血府逐瘀汤、黄芪建中汤等。中药止痛还可采用外敷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外治中药多选择气味浓烈、芳香走窜的药物,辅以穿透性强的虫类药物,以温经祛寒、理气活血、化痰散结为主要治法。晚期患者由于癌症消耗较大,容易出现体质衰弱的恶病质状态,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内体重下降、厌食、乏力、疲劳、营养不良、脂肪和肌肉进行性消耗等。中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突出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强调“扶正”。选用具有扶正培元、补益虚损的药物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临床上根据虚损性质的不同,辩证分为温阳、益气、养血、滋阴、补肺、益肾等治法。中医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补益脾肾尤为重要,其中又以健脾益胃最为关键,是扶正培本的重中之重,应贯穿治疗始终。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等。
此外,恶性肿瘤往往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又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不利。同时,不良情绪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疼痛、疲劳等躯体症状。这种情况中医药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选用疏肝、清热、养心、安神的中药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病人忧愁、焦虑、抑郁等情绪。其中较常见的类型是肝气郁结、肝血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神失养,可选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等方剂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使患者睡眠和精神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中医古代医家就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这句话正是调节肿瘤患者情志症状的精辟概括。
总之,姑息性治疗在多数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均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医药在肿瘤根治性治疗方面不是强项,而在处理癌症相关症状方面则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这也正是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