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草药的肝毒性
提起药物性肝损害,不少人喜欢拿中药说事,以为“草根树皮”为主的中药既不科学又有毒性,甚至有个别西医同行在医嘱中注明“禁用或慎用中药调理”,最近《凤凰周刊》中“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一文更是甚嚣尘上,认为中草药是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罪魁祸首。千百年来中医以中草药为主防病治病,疗效显著,而对于中草药的肝毒性近年多有争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讨论澄清。
1、中草药的肝损害严重程度究竟如何?
是药三分毒,《周礼》说“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中医从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存在。但是,中草药是药物性肝损害有其是急性肝衰竭的第一位原因吗?笔者不敢苟同。其一,如专家所言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体系,部分调查与零星报道数据是否全面可靠尚不得而知。其二,我国将药物为化学药、生物药与中药等3大类,将化药中的抗结核药、心血管药等与中药并列分析,分类层次不当。其三,许多报道的中成药或保健品引起肝毒性是其所含的西药成分,如二甲双胍、苯巴比妥等,而不是中草药本身,如许建民教授所言“需要排除中成药或保健食品中掺加化学药品问题后,才能开展我国纯中药制剂肝毒性的专项研究”。其四,不是所有的天然植物都是中草药,部分民间所用植物根本没有列入国家药典,如茅岩、土三七等,或者虽然同名,但是种属误用,不能将这些并不入药的有毒天然植物算在中草药的头上。
2、为何中草药会产生肝毒性?
原因复杂,至少包括药物本身性质、机体病理生理状态、用药剂量与疗程等4大因素,不合理的滥用是主要原因。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也就是说不同人、不同的病情用不同的药物;也讲究药物合理配伍,相使相佐,以减毒增效;更讲究“无量不成方,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有一定用量与疗程,谆谆告诫“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即使补药也不能盲目无度长期大剂量使用。张景岳《幼幼集成》曰:“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药不对症,良药可变毒药,如人参是常有补药,可大补元气、安神益智,但用于阳热温躁之人,可出现口鼻出血、血压升高甚至死亡。
3、中药的毒副作用都是坏事情吗?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辩证统一,作用明显的药物往往毒副作用也明显,对有的人是洪水猛兽,对有的人可能是良药。中药也一样,“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如前所述,错误滥用,良药变为毒物。反之,用的恰当,毒药也可以变为良药。众所周知,砒霜(三氧化二砷)剧毒,但对于白血病则是良药。可见,毒副作用不全都是坏事情,因势利导、以偏纠偏,可以将有一定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发挥效用。此外,中草药也是可以解毒的,如丹参所含多酚酸、黄芩所含黄酮、虫草所含多糖类化合物等能防治肝毒性,甚至抗肝纤维化;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等具有抗炎利胆、保护肝细胞损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原创优势学科,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当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发展与改进。对其肝毒性等副作用更需要高度重视,但是不宜道听途说、盲目夸大;或先入为主、据之门外,而宜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调查、合理分析、规范使用,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从而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促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