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性早熟(ICPP)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目前西医学对ICPP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注射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但因药物价格昂贵,用药时间长,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笔者临床以疏肝清热、育阴散结法治疗儿童性早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38例ICPP女孩均为我院或外院确诊而慕名来中医科就诊的患儿,初诊年龄6~10岁,发病年龄5~8岁,平均7.4岁;病程2周~2年,平均0.6年;乳房大小按Tanner分期,Ⅱ期18例,Ⅲ期14例,Ⅳ期6例。所有患儿均主诉双侧或单侧乳房发育,或肿胀疼痛,或伴有硬结;1例月经初潮,3例出现阴毛,3例有阴道分泌物。
西医疾病诊断根据有关文献制定如下:①、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以前月经来潮;②。乳房和阴毛发育属Tanner Ⅱ期、Ⅲ期、Ⅳ期;③、实验室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增高;④、盆腔B超检查:子宫和/或卵巢增大,或有卵泡发育,且卵泡直径≥4mm;⑤、X线手腕骨正位片:骨龄大于实际年龄1岁以上。根据有关文献拟订中医辨证标准如下:乳房发育或肿胀疼痛伴有硬结,乳晕色深,甚至月经提前来潮,形体偏胖,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
2、治疗方法
符合病例观察的患儿,均口服早熟中药,基本方:柴胡10 g,郁金10 g,夏枯草10 g,牡丹皮10 g,连翘10 g,橘叶10 g,炙鳖甲10 g。乳房肿胀疼痛明显者加白芍、青陈皮、皂角刺;硬结明显者加橘核、橘络、天花粉;烦躁、便秘者加栀子、决明子;阴道分泌物较多者加椿根皮、泽泻;手足心热、潮热者加生地、知母、黄柏。水煎服,每日1剂。〈6岁每次60~80 ml,〉6岁,每次80~100 ml,均每日2次口服。疗程6个月~1年。
3、治疗结果
3.1、证候学评分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有关资料,对ICPP女孩中医征候学特征、乳房发育分期(Tanner)、阴毛(PH)分期进行评分。
3.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有关文献制定。显效:乳房缩小至青春前期,阴道分泌物消失,中医征候学评分减少≥70%,卵泡直径恢复正常,子宫和卵巢容积明显缩小,骨龄增长低于年龄增长;有效:乳房明显缩小,由Ⅲ期缩小至Ⅱ期或由Ⅳ期缩小至Ⅲ期,阴道分泌物减少或消失,中医征候学评分减少≥50%,卵泡直径、子宫和卵巢容积缩小,骨龄增长等同年龄增长;无效:乳房继续发育,以上观察指标无改善。
3.3、治疗结果 显效16例,占42.10%,有效17例,占44.74%,无效5例,占13.16%,总有效率86.84%。治疗中发现,病程越短,效果越好,说明早期治疗很重要。临床观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3.4、治疗前后ICPP女孩中医征候的变化 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后ICPP女孩的乳房胀痛、乳房硬结能在短期(1个月左右)内完全缓解,阴道分泌物完全消失。急躁、便秘、舌苔、脉象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5、治疗前后ICPP女孩性腺的变化 38例患儿经治疗后,乳房Tanner评分、卵泡直径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双侧之和)、子宫容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早熟中药能明显控制或延缓ICPP女孩性腺发育的成熟度和速度。
4、讨论
中医学无“性早熟”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乳疬”范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互结所致,采用滋阴降火、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等法。笔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采用标本兼治,以疏肝清热、滋阴凉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组方,治疗ICPP患儿,总有效率为86.84%。方中柴胡疏肝清热,为君药;夏枯草、牡丹皮、连翘滋阴凉血兼以清热散结,为臣药;郁金、橘叶疏肝散结,炙鳖甲滋阴清热、软坚散结,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标本同治,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