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上感的特点和中西药治疗优势
上感是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由于婴幼儿鼻腔短,无鼻毛,后鼻道、咽喉部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资料表明,小儿上感的病原90%以上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等。因此,有专家指出,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居于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给充足水分、退热、减少卡他症状等。但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造成巨大经济浪费、耐药菌增加以及不必出现的毒副作用,其原因主要是:急性上感病原学诊断未能推广,凭经验选用抗生素有很大的局限性;医生怕担风险,力求“保险”,即使认为是病毒感染也加用抗生素;家属有使用抗生素的要求也给医生造成压力。此外,小儿急性上感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但发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因此对发热患儿也应摈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藩篱不密,卫外机能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暖失常,外邪乘虚而入,发生本病;又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外感时邪,易于化热,故临床以热症最为多见,迅速退热是其主要治疗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治疗小儿上感中药,一般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甲1型、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FM1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实验及呼吸、免疫器官的病理观察,证明该药有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
2、小儿上感常用中药剂型的特点
2.1、汤剂
汤剂是治疗上感的传统剂型之一,其优点是能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证情灵活加减用药,因而可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而且汤剂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可最大限度的使药物有效成分溶解并扩散到药液中,生物利用度高,是其他剂型不可取代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治疗上感的主要剂型。
2.2、 口服液
口服液是选用合理的工艺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的条件下灌装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剂型,是在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快、用量小、服用方便等特点。有的已经制成水果口味,小儿更加乐于接受,提高了儿童服药的依从性。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小儿上感发热、咳嗽均有较好的疗效。
2.3、 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是将净药材经提取澄清处理,浓缩制成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干压制粒或加少量辅料干压或湿法制粒、干燥而成,是在汤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具有用量小、服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如小儿咽扁颗粒对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4、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现代中药的新剂型,为中医药治疗急病重症提供了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较口服剂型有起效快、用量小而准确的特点。如清开灵注射液对于高热不退的上感患儿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毒副反应近年来屡见报道,应引起注意。注射剂制备工艺、质量、稳定性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2.5、 雾化剂
中药雾化剂是利用超声雾化使药液变成雾状微粒,通过呼吸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鼻咽部、气管等,进入肺部,药物迅速弥散、吸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药物动力学研究证实,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时,呼吸道局部药液浓度高,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药理作用。
2.6、 灌肠剂
灌肠剂是将药物煎煮成药液保留灌肠,不仅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而且由于直肠给药吸收充分,作用迅速,药物经直肠吸收入血后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提高了血药浓度,同时避免了因口服给药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药物的影响以及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因此,直肠给药具有疗效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保持中药传统汤剂特点等长处。
3、小儿上感选用中药中的有关问题
3.1、 强调辨证用药
目前,适合治疗小儿上感的中药品种很多,但由于不同组方的药物组成不同,适应证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临床应用中,最好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及现代研究成果加以选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的效果。
3.2、合理选用剂型
由于药物的吸收量与药物的剂型有一定关系,不同的药物剂型可影响体内药物的吸收、作用强度、作用部位、起效和持续时间、毒副反应等。因此,剂型的选择不仅要储藏、携带、服用方便,最重要的要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来确定,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