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传统的巨乳缩小术以倒“T”形手术为代表,术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手术减少了手术瘢痕,改善了乳房的形态,但对严重下垂的患者有乳头乳晕坏死的危险,为了减少这种危险性,我们改进了乳头乳晕移位的方式,采用了上方宽蒂垂直切口乳房缩小的手术方法。 方法:采用Lejour穹窿顶式手术设计,切除乳房下方的皮肤、腺体,乳头乳晕以上方真皮腺体组织宽蒂抬高到正常位置,进行乳房塑形,术后仅留有垂直瘢痕。 结果:采用上方宽蒂垂直切口巨乳缩小46例,其中4例为单侧乳房缩小,手术效果满意,乳房形态良好。14侧乳房切口部分裂开,其中3侧乳房伤口清创缝合愈合,其余乳房换药后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发生。结论:上方宽蒂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手术效果良好,减少了乳头乳晕坏死的危险,值得推广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巨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乳房过于硕大,对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传统上巨乳缩小术以倒“T”形手术为代表,虽然手术后形态恢复良好,然而术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随着时间的延长易于发生乳房下极突出畸形,不易为年轻女性所接受。lassuss[1] 、lejour[2-3]等采用上方蒂垂直切口乳房缩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对严重下垂的巨大乳房乳头乳晕有坏死的可能。为此,有学者在垂直切口减少乳房瘢痕的同时,探讨乳头乳晕安全的移位方式,Hammond[4] 采用下方蒂,Findley[5]采用内上蒂、Lassus[1]采用外侧蒂。2006年3月起我们采用上方宽蒂垂直切口乳房缩小的手术方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1、手术设计
患者取站立位,标出胸部正中线、乳房下皱襞以及锁乳线。将乳房用左手托起,以乳房下皱襞在锁乳线的投影为新乳头的位置,对于严重下垂的巨大乳房,在此基础上新乳头的位置再下移2cm,以新乳头为中心,用14cm长的弧线标出新乳晕切口线,类似“穹窿顶”样。在乳房下皱襞正中下方画一垂线,将乳房向内上推移,标出垂线在乳房的延伸线;将乳房向外上推移,标出同意垂线在乳房上的延伸线,将两条延伸线分别与“穹窿顶”开口的两端相连,在锁乳线线与乳房下皱襞交点上2-5cm定点,经此定点用曲线连接两条延伸线(图1)。乳房增生越严重,此定点距离乳房下皱襞越大。
2、手术操作
(1)患者取半卧位,用加入少许肾上腺素0.25%的利多卡因切口部位浸润麻醉。(2)乳头乳晕皮瓣蒂区域去除表皮(图2)。(3)切除部分腺体组织,腺体的切除包括乳头、乳晕下的部分乳腺组织。形成腺体真皮蒂,蒂部保留1cm-3cm厚的腺体组织。(5)将乳腺组织瓣底面稍事分离,缝合腺体,重塑乳房腺体形态(图3)。(6)自下端开始缝合皮下、皮肤。腺体下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当时乳房上部显的过度丰满,切口缝合处有皱折,不够平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好转,形态趋于美观。
3、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自2006年3月起采用上方宽蒂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治疗46例患者,年龄14~62岁,平均34岁,其中未婚者17例,已婚29例。手术效果的评价包括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患者满意度、术者的形态学评价、术前术后照片的对比、相关数据的测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手术者的形态学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级。两侧乳房对称,大小适中,形状无畸形,质地正常,乳房下皱襞对称,瘢痕细小,乳头乳晕位置、感觉正常者为优。两侧乳房及乳房下皱襞对称,大小可,瘢痕无明显增生,乳头乳晕位置、感觉正常者为良。两侧乳房及乳房下皱襞轻微不对称,大小无明显差异,瘢痕稍宽无增生,乳头乳晕位置、感觉正常者为良为中。两侧乳房及乳房下皱襞有较明显不对称,瘢痕宽大、增生,乳头乳晕偏离正常位置,感觉障碍者为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