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法国医生Prosper Meniere在将德文教科书翻译成法语时做了很多批注,其中有一段批注是:一名女孩坐在马车的顶棚上观光,途中渐感头晕和听力下降,抵达巴黎后曾求诊于他,不料几天后便不治身亡。尸检中,发现患者的耳内有红色粘稠的淋巴样液体。十三年后即1861年,梅尼埃在法国医学年会上发表了划时代的讲演,详述了十三年来积累的具有眩晕、听力下降和耳鸣三种临床症状病例,并将其视为一种新的临床疾患,而可能与内耳出血有关。在梅尼埃时代,人们把构成眩晕、耳聋和耳鸣的主要原因归为迷路内的出血。1867年匈牙利医生博立茨首次用梅尼埃姓氏冠名该病,至今仍沿用梅尼埃氏病一词。那个时代大部分执业医生开始将眩晕疾病以梅尼埃的名字命名,而现在看来将所有眩晕疾病都归于梅尼埃病显然是不恰当的。
时代在进步,医学在发展。1938年海尔匹克和卡恩斯的研究结果奠定了现在梅尼埃病的基础。他们观察了了两例因VIII神经切断术而死亡的梅尼埃氏病患者的颞骨标本,其发现他们的梅尼埃病的主要病理结果为内淋巴积水,即整个膜迷路明显膨大,前庭膜移位,部分疝入前庭阶、蜗孔甚或鼓阶顶部;球囊和椭圆囊的囊壁变薄、膨胀。自此人们把梅尼埃氏病视为膜迷路积水的代名词。
自上个世纪后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许多原因可以造成膜迷路积水的病理过程以及类似于梅尼埃氏病的症状,例如外伤、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先天性发育不良、血管原因等等,继而将膜迷路积水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而梅尼埃氏病则被定义为原发性膜迷路积水症,而将具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耳闷的征候群称为梅尼埃氏症(Meniere`s
Syndrome),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修尼特教授汇总了许多研究成果与文献,将膜迷路积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进而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后者有存在症状性和隐匿性,共计八个类型,而梅尼埃氏病则被定义为原发的、后天的、有症状的膜迷路积水症。至今,可以被视为一种不明原因的非发育性的具有梅尼埃征候群的内耳疾患。
显而已见,梅尼埃氏病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内耳出血到膜迷路积水以至于到特别的界定,使得我们对于这种疾病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避免了那种“眩晕就是梅尼埃氏病,而梅尼埃氏病就是膜迷路积水”的认识方面的偏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