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最近遇到了闹心的事,弄得全家人跟着一起非常紧张。平常很随意的动作,如躺下休息、或转头的一瞬间,张阿姨会突然感到剧烈眩晕,直觉得眼前天旋地转,上下翻飞,要不是急忙蹲下来或抓住了身边的东西,好几次差点就踉跄摔倒。同时,张阿姨还感到一阵恶心,呕吐,脸色发白。大约经过数秒或十几秒后,一起又恢复了正常,好手好脚的,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在不知何时的不经意身体活动之间,那种剧烈眩晕又会突然袭来。如此已经好几天了,张阿姨被折磨得寝食不宁,只敢身体僵直地坐在沙发上,连躺下睡觉都不敢,情绪也变得非常焦躁。最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看病。在挂号台,张阿姨被护士告知,除了要看神经内科等之外,还需要看耳鼻咽喉科。张阿姨非常不解,明明自己的五官没有出现毛病,怎么需要看耳鼻咽喉科呢?
果不所然,内科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心、脑血管的问题,张阿姨被介绍到耳鼻咽喉科继续就诊。在耳鼻咽喉科诊室,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之后,告诉张阿姨,她可能患了一种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疾病,简称BPPV、或者叫做“耳石症”。张阿姨这下子更奇怪了,耳朵里面怎么会长石头呢?就算是耳朵里面长了石头,又怎么会导致眩晕呢?看着困惑不解的张阿姨,医生进行了解说。
原来,人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我们平日所看到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属于外耳的一部分,在耳道的深在部位,还有中耳与内耳。尤其是内耳,结构上非常精细和复杂,其中的耳蜗具有我们所熟知的声音感知功能,而前庭和半规管则具有掌管人体平衡的功能。在每侧内耳,均具有三个互成直角的管状结构,被称为半规管,管内充满了液态的淋巴液。在转头、躺下、跑动等状况时,产生头部运动,继而产生淋巴液的跟随流动。就像水流冲击发电机的叶轮一样,流动的淋巴液带动了前庭毛细胞的纤毛摆动,毛细胞将运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大脑,大脑据此做出运动感受。当半规管自身发生病变时,前庭毛细胞产生了异常的电信号传入大脑,诱发大脑做出了并不符实的运动感受,也就是产生了眩晕现象。
正常状况下,半规管中的淋巴液表现为均质的流动性。当发生蛋白变性等情况时,淋巴液中形成了细小的颗粒状物质,漂浮于淋巴液中,这些颗粒状物质即是所谓的“耳石”,并可随着淋巴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由于物理学上的惰性运动原理,耳石运动落后于淋巴液的流动,并可对毛细胞的纤毛产生更为剧烈的碰撞,从而刺激毛细胞短时间内大量放电传入大脑,产生剧烈的异常运动感受,亦即形成眩晕。由于这种刺激是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所诱发,因此此病也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缩写为BPPV,或称为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眩晕的病因,所幸的是,在明确诊断后,大多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听了医生的解释之后,张阿姨逐渐有点明白了,紧张的心情也逐渐开始放松下来了。医生随即为张阿姨安排了耳科学体检和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一些疾病的可能,然后为张阿姨进行了变位性眼振试验。通过有步骤地调整张阿姨的头部位置,医生查明了诱发眩晕的特定头位,并据此明确了出现耳石的半规管所在部位。随即,在耳石复位治疗设备上,通过调整头部方位和重力作用原理,将耳石沿着管腔排出了半规管,避免其再次撞击毛细胞。经过不到半小时的手法复位治疗,当医生让张阿姨转头试试看时,张阿姨先是小心翼翼地转了转头,那令人恐慌的眩晕没有出现,张阿姨大胆地左右活动头部,依然没有出现眩晕。没有吃药没有打针,困扰张阿姨数日的顽疾居然被治好了。张阿姨忍不住高兴地说:“真是太神奇了,医生谢谢你,我终于又敢自由走动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