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编辑部评选出2013年的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癌症的免疫治疗荣膺首位。
癌症的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其实质是通过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的提高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与传统手术、放疗、化疗的直接杀伤癌细胞有本质不同,2013年的研究报道中治疗的标靶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而不是直接针对肿瘤。这种新的治疗会促使T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而《科学》杂志的编辑们认为这些做法正在展现足够的前景而让其能登上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的榜首。
该报道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类对肿瘤的研究重心出现了转折点,从始终重视肿瘤细胞的自身增殖代谢干预到调整人体自身抗癌能力的调控。
长期以来,对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代谢方面,尤其是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更为肿瘤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大量的癌基因被陆续发现,但遗憾的是真正能转化到临床使患者受益的成果并不多,恶性肿瘤的整体疗效仍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肿瘤是一类多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与机体微环境和内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但传统研究极大地忽略了肿瘤细胞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机体免疫机能紊乱伴随肿瘤发病的始终。在发病早期,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下降,导致不能及时清除突变的恶性细胞,从而为其发展埋下祸根。随后,随着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微环境被恶性细胞驯化并加以利用,成为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温床。到疾病后期阶段,正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的瘫痪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全面失控而导致死亡。
与传统手术、放疗、化疗的理念不同,中医药尤其注重人体自身抗癌能力的提高,即通过全面、动态调整人体机能而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免疫为主)达到抗癌的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以人为本”。与现代医学杀伤肿瘤为主要目的的“以瘤为主”的治疗理念有着本质不同。中医药治疗主张保证生存质量基础上生存期的延长,主张“带瘤生存”的治疗特点,更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非肿瘤的短期消退。
刘嘉湘教授早在1972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扶正法”为主治疗恶性肿瘤的观点,并逐渐发展至今成为系统的“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他主张通过辨证论治为主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尤其注重调节患者失衡的免疫机能,通过免疫功能重建达到抗癌的目的。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扶正治癌”可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而机理发现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