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称为是癌中之王,其5年生存率不到5%,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手术依然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能够使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失去最佳的手术机会。其中一半以上患者所患疾病处在Borderline Resectable(临界可切除的)和Locally Advanced(局部进展期的)期别,而这些患者仅仅是因为局部区域的血管(主要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者腹腔干动脉)被肿瘤包绕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一些胆大激进的医生试图通过扩大手术切除的范围,甚至是通过置换血管以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增强手术的疗效,然而即使在手术风险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扩大切除或联合血管置换也并未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疗效结果。因此,如何通过积极的治疗,让临界可切除的胰腺癌或者进展期的胰腺癌降期,进而谋取到手术根治的机会,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发挥外科手术的最佳作用,一直是外科医生奋斗的方向。
新辅助治疗就是一项以营造手术根治切除机会,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减少循环血肿瘤细胞,提高手术效果为目的的术前治疗方式。鉴于胰腺癌的高血管侵犯和易转移的特征,新辅助治疗理应在胰腺癌具备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们科在新辅助治疗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例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在我院行新辅助治疗后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病例。
患者是一名女性,58岁。2013年07年04日因“上腹部不适半年余,腰背部胀痛1月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腰背部放射痛。查胃镜示胃息肉,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月半前患者出现腰背部胀痛,查CT:胰腺钩突部占位,约3.8*52.5px,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与肠系膜上动脉分界不清,考虑恶性可能大。肿瘤标志物CA19-9亦升高,为356.6U/mL,患者发病以来,体重明显减轻,一月来体重下降7斤。
入院后,我们给患者进行了全身的术前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我们初步认为患者为胰腺癌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积极的治疗。胰腺增强CT是判断胰腺癌局部病灶是否可以切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我们从患者的胰腺增强CT上发现患者的胰腺钩突肿瘤已完全包绕肠系膜上动脉360度,因此认为患者目前还不具备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条件。以下为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胰腺增强。
据此,为了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我们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患者先行超声内镜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利用新辅助治疗创造条件,谋取手术机会。进而,于2013年07月08日患者在超声内镜下行穿刺活检术,穿刺细胞学病理见异型细胞,倾向腺癌。于2013年7月12日排除化疗禁忌后,我们给患者进行了DSA介入化疗,具体方案为:吉西他滨1.4g,D1,8,15,同时给予白蛋白结合紫杉醇静脉化疗,共化疗了8个疗程。经过8个疗程的治疗后,我们从患者的胰腺增强CT上发现胰腺钩突肿瘤较前明显缩小,并且与肠系膜上动脉分界也较前明显清晰,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不到90度,肿瘤指标也降至正常范围以内(20.01U/mL),疗效评价为PR,以下为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胰腺增强CT。
根据患者现在影像学诊断,此刻我们认为患者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机会,因此,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于2014年4月4日我们给患者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手术顺利,术后病理为:胰腺钩突导管腺癌,大小1.5*37.5px,中分化,侵犯十二指肠,淋巴结未见转移(0/16),手术切缘阴性。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周后患者康复出院。患者术后继续予以辅助性化疗的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胰腺增强CT未见复发转移征象,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国际上,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平均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患者目前仍在门诊随访中,目前其生存时间早已超过12个月,并且无复发转移迹象。很显然,这例患者从新辅助化疗中获得了巨大的获益。
新辅助治疗给众多不能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提高了这类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总体生存时间,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然而,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新辅助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于一些临界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如果患者对新辅助治疗不敏感,患者有可能在新辅助治疗期间彻底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由于新辅助治疗需建立在病理诊断基础之上,所以要利用超声内镜穿刺获取病理诊断,在这过程中可能存在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