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基本安全受到眼睑的全心保障,白天不知疲倦地瞬目,晚上自然轻盈闭合,让劳累的眼睛得到最充分的滋润和休息。古代文史中有述夜间睡眠时亦“怒目圆睁”的汉子,是“睑裂闭合不全”的代表,其实这样的眼睛是容易受伤的。
眼睑呵护着的眼睛,虽然不过是24毫米直径的圆球,却是真正天造地设的至臻完美:眼球是水“做”的,让光线曲折变化犹如梦幻的晶体玻璃体,最主要成分是世上最简单的水!水,有着一定屈光指数与血浆化学成分相同的水,充满了前房与后房,眼球的后五分之四的空腔内是玻璃体,而玻璃体成分中99%是水!
人类的角膜是宇宙中最无与伦比的照相镜头,是眼球壁最外层纤维膜的前六分之一透明层,把每个光子的穿透作为使命。这个精妙的镜头呈横椭圆形,横径约11毫米,竖径约10毫米,中央处的厚度约550微米,周边较厚处不过1毫米,由于具有一定曲率,将光线曲折的能力达到43D。正因为角膜重要的屈光能力,大多数近视手术选择了角膜,不论是准分子激光还是全飞秒SMILE手术,原理都是改变角膜的屈折力,角膜,责任越大承担越多!
为什么自古以来都说“眼睛里容不得一颗沙粒”?角膜最表面的是上皮层下是前弹力层,前弹力层内穿越着细密的神经丛发出的垂直小支直抵上皮,这些细密的神经特别敏锐,就是角膜知觉特别敏感的原因!
前弹力层下是占角膜总厚度约90%的基质层、后弹力层及最内面的内皮层。内皮层的细胞是优美多姿的六角形,起“泵”的作用,内皮数量从出生开始随年龄而减少,如果由于炎症或外伤等使内皮功能完全失去代偿能力,角膜就肿胀混浊,最后只能“换”即需要角膜移植。
全透亮的角膜与后六分之五纤维膜即瓷白色的巩膜的交界,是一个移行的边缘带,是前房角的前壁。前房角是眼内水分的主要排出途径,如果水生成得太多排出不及,或者水的生产正常但排出渠道受阻不畅,都会使眼内的压力升高,眼的神经也会受压萎缩,视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青光眼”。
球壁的第二层是葡萄膜,从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的色彩因种族和个体而异,“象海水一样湛蓝”的款款深情,“似夜空一样深邃”的神秘莫测,“如雾霭一样朦胧”的黯淡迷离,在于虹膜变幻的色彩。在兴奋、惊喜等时的“瞳孔放光”,则是虹膜上的瞳孔开大肌和括约肌作用的结果。睫状体是房水的工场,睫状体所分泌的房水营养着晶体和角膜,脉络膜的丰富血管和色素决定了其功能则不仅仅是“暗房”,更是眼内弥足珍贵的营养室和信息处理关键之一。
眼球壁最内层是照相机“底片”视网膜,这层透明薄膜比蝉衣更薄,最薄处仅13微米。视网膜复杂结构“十全十美”分成10层,当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时候就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细胞主要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感受光和传导光的功能上远超最精细最灵敏的电子传感器。视杆细胞多达1亿个以上,越靠近视网膜周边部越多,视杆细胞感知暗光,如果视杆细胞功能出现问题,就可能“鸡盲眼”夜盲。视网膜的视锥细胞6500万个左右,黄斑区密度最高,在黄斑中心凹处每平方毫米的视细胞高达14万7千以上,锥细胞在感知光亮的同时,也感知万紫千红的色彩,如果先天缺陷等因素,发生“红绿色盲”等异常。
视细胞的出色显影,有赖于视网膜其他各层的通力合作。色素上皮层专门吞噬光感受器外节的膜盘,这对维持正常视功能至关重要。另外,还有外界膜、外丛状层,外核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界膜,层层相互支持。只有这样,每缕光线每个映像,在通过角膜到达视网膜后,转化成神经感知的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
人类的眼睛靠什么来调节焦距呢?虹膜后面的后房内悬挂着一枚水晶样的镜片:晶状体。正是这枚晶状体,在看近或看远时分别以变凸或变平来调节清楚物像。晶状体自身屈光力为1900度左右,因此一部分高度近视手术必须以晶体为目标,比如1000度以上的近视,可以在保留晶体的前提下再植入一片晶体ICLV4C,可以精确安全地达到清晰视觉。40岁以上,人类晶状体的调节力下降,看近的东西渐渐变糊,这便是“老化”。50岁以上,晶状体从透明变得不透明,或者因为外伤或其他原因变得不透明,这叫“白内障”。人人都会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不必太过担心!可用超声乳化或飞秒激光术,并在相同的位置植入一枚人工晶体,光明便重回到眼前。
光明重现,需要无尽的努力,追求光,传播光......蒙蔽的心灵需要光明,真实的内心期待光明,漫漫尘世中千变万化的世界万物,借着光芒,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屈光间质,映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映在人类的脑海里,映在了人们的心坎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