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医生每天都要反复回答病人这个问题,对大部分的痣,一眼就可以决定要不要切;另外一些则要谨慎对待,否则一世英名难免付诸流水,白茫茫大地一片好干净。
那么首先,什么是痣? 痣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命名方式也各异。简单说起来,都是由黑色素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可以分布在全身任何地方,但好发于面颈部。
当我们看到一个痣的时候,包括医生和病人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它是不是影响美观,第二、它是不是恶性的?
因为痣多发于面颈部,所以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个人的独特标志,这种标志可能拥有美学的意义,比如美人痣,桃花痣;也可能拥有“面相学”的意义,比如下巴正中偏左的“伟人痣”,旺夫痣等等,以上是好的意义。不幸的是,更多的时候痣充当的是破坏面部美学和面相的角色,对有志男女心理造成一些负担,甚至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就业、择偶都造成困扰。那么,这种基于改善外貌美观的切除就是必要的。
另一个影响我们决定的因素是痣是不是恶性的以及它将来会不会变成恶性的。我们首先要知道如果是恶性的痣对身体健康会有什么影响。从这个角度,可以将恶性的痣分成两类,一类是痣细胞转化的鳞癌、基底细胞癌这些皮肤癌,它的发生率高,但恶性程度相对低,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可以根治,只有极小部分晚期皮肤癌可能带来致命危险;另一类是痣细胞转化的黑色素瘤,这是极度恶性的肿瘤,看过《非诚勿扰》的观众可能还有印象,里面孙红雷饰演的角色患的病就是一个小小的足底痣转化成的黑色素瘤。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国人的就医意识差,发现时多数已进展到4期,其死亡率高达70%~90%,预期寿命只有几个月到一两年,而1期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可达94%,有极高的治愈率,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切不切一个痣,我们最主要考虑的是它会不会恶变成黑色素瘤。好在仍然有一些线索,医生可以追寻并作出评估诊断,要强调的是早期诊断即等于挽救生命。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随时随地方便地就医,而且痣在一生中又不断变化,因此自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我要介绍的是自查的方法,首先要介绍的是ABCDE原则:
A (asymmetry):即不对称,如果痣的外观不是中心对称的,意味着痣细胞向外不对称生长,那么它就可能有恶性的变化了。
B(border):即边界不规则,像地图的边界一样,边缘犬牙交错,也是说明痣细胞向外不规则生长。
C(color):即颜色变化,痣的颜色加深或变浅,或者呈现深浅不一,中间深,边缘一圈浅;或者先变深又消退变浅。这常常见于恶变的黑色素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和自身免疫细胞对其杀伤的过程。
D(diameter):即直径大小,直径大于5~6mm的痣恶变可能性高。
E(enlargement or evolvement):即变大或进展,如果痣变大达到5mm以上,或以上几点的变化之一,都是只恶变的前兆,应及时就医。
其次,则是在黄种人,黑色素瘤好发于肢体末端(42%),因此对于发生在手足的痣要特别留意,另一个部位则是发生在粘膜(23%),因此对口唇、生殖道等粘膜的痣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影响美观的痣由患者自行考虑要不要切,有恶变风险的痣,医生推荐尽早切除做病理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