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前人养胃,三十年后胃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胃。那么怎样爱护我们的胃呢?当我们发现胃部不适时该怎样应对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当你有胃脘部不适、疼痛、餐后饱胀、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它们常常是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急性胃扩张共有症状。而最为常见的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常发生与秋冬季,冬春季。胃溃疡的胃痛常发生在进餐后,而十二指肠溃疡常发生在进餐前。如果发生短期内加剧的无规律胃痛和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时,那么要警惕胃癌的发生。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可有下述七个方面:
1、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侵蚀能力增强,这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无酸即无溃疡。
2、胃黏膜屏障(即保护层)被破坏。消化道内的胆盐、胰液、亦即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氢化可在松等)可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引发溃疡。
3、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可以引起胃窦部炎症,而胃溃疡又总是在胃炎的基础上发生。所以现在又有一种说法,叫做无HP无溃疡。
4、遗传因素。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几代人都患有消化性溃疡病。
5、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因。
6、精神情绪因素。长时间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不注意劳逸结合,都会成为本病的诱因或使病情加重。
7、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变、肺气肿、肾功能不全以及小肠切除过多的病人都有患溃疡病的可能。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没规律,极易导致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功能失调,上海人口以中、青年为主,属于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年龄段。有资料显示,上海的白领阶层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0%,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而就诊率却只有13%左右,这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一般人认为胃肠疾病是普通的疾病,而从医学角度分析,该病若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轻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重者部分有预警信号而忽视诊治的患者可致癌变而危及生命,故广大患者应重视对该病的治疗,做到标本同治,谨防病变。
当胃肠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到胃肠专科检查。目前检查胃病的方法主要有电子纤维胃镜、超声胃镜和X线钡餐、显影检查等,C14尿素呼气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规律饮食:有规律的进食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
2、细嚼慢咽:要粗细粮搭配为宜,进食速度宜慢,对食物充分咀嚼的次数越多,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越好。
3、定时定量饮食:以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原则。每日3餐保证定时,定量,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
4、少吃油炸食物: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病变,同时会使血脂增高,对身体不利。
5、少吃腌制食物: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致癌物,不宜多吃。
6、少吃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忌过冷、热、硬食物,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生冷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或加重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7、温度适宜:食物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不要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不要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避免刺激:烟酒和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对胃黏膜有刺激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或加重腹泻或消化道炎症。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粘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10、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总之,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也愿每一位朋友都拥有健康的身体,爱护好自己的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