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们认为做梦是大脑皮质兴奋的产物,认为快波睡眠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质。其实现在的研究证实脑桥以上的组织不产生快波睡眠,快波睡眠是由脑桥及脑桥以下的组织产生的。脑桥的不同部位维持着快波睡眠的不同表现。脑桥的网状核主要维持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的脑电波,蓝斑核的中部支配脑桥网状结构引起的快速眼球运动。蓝斑核的尾部通过网状脊髓束对肌紧张有抑制作用。蓝斑核的这些活动又依赖于中缝核的触发,中缝核的尾部可引起蓝斑核的中部和尾部兴奋,从而触发整个快波睡眠。在慢波睡眠向快波睡眠的转化中,是一个连续和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开与关”的简单转换。在快波睡眠时,虽然没有外界视觉信息的传入,但是冠状放电系统的激活,使得当事人仍然认为信息是从外界传入进来的,便形成梦的各种知觉,而这种认知的整合过程中,可以被来自桥脑的一种PGO波打断,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PGO波标志着快波睡眠的到来,所以梦常常是不连续的和不符合逻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