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龈炎是妇女在妊娠期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瘤样的改变,分娩后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尽管患者分娩后妊娠期龈炎可能自愈,但其危害仍较大,影响孕妇的食物咀嚼、消化和吸收,严重者因瘤体过大而影响进食或咬破引起继发感染。已有文献报道,妊娠期妇女患牙周疾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引起早产和低体重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牙周疾病与妊娠期的不良后果高度相关,与吸烟、饮酒相比,牙周疾病更容易引起早产。
那么,妊娠期龈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妊娠期龈炎的病因很多,菌斑微生物仍然是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妊娠期妇女若不注意维护口腔卫生,致使牙菌斑、牙石在龈缘附近堆积,易引发牙龈炎症;若同时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存在,则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
妊娠不是牙龈炎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菌斑的存在,妊娠并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只是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使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或改变了特性。尤其是妊娠6个月以后,性激素水平增高,可达到平时的10倍,这使得毛细血管充血,炎症细胞增加,加重牙龈对菌斑的反应。
判断自己是否是妊娠期龈炎,首先了解是否在妊娠前有慢性龈炎。患者一般在妊娠前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炎,从妊娠2~3个月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到8个月达到高峰。牙龈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松软而光亮,肿胀,肥大,易出血,一般无疼痛。
当出现妊娠期龈炎时应尽早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全身药物治疗,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1、首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因处于妊娠期,动作要轻柔,尽力减少出血和疼痛。
2、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严格控制菌斑,维护治疗。
妊娠期龈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中间普氏菌,是由于妊娠期孕激素增多,中间普氏菌的数量、比例会随着妊娠期体内黄体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分娩后会减少。
控制菌斑的方法有:
(1)机械方法:刷牙(Bass刷牙法)、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等清洁牙齿。
(2)其他方法:口腔漱口水含漱,漱口水应选择刺激性小,不影响胎儿发育的含漱液。
3、如果炎症较重,可用1%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
4、对于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若已妨碍进食,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尽量选择妊娠期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因此,怀孕前应及时治疗原有的慢性龈炎,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菌斑,可大大减少妊娠期龈炎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