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媒体炒作的热点,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报刊和网上文章不计其数。但与此关系密切的“行医难”问题显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看病难与行医难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行医难得不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是难以解决好的。据此,本文拟多花些笔墨讨论“行医难”,以期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
看病难
看病难不难?确实难,因为这是全球性难题。中国老百姓看病难难在哪里呢?1、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中国人的趋高心态严重,什么都要最好的,在看病问题上“全国人民上协和”这句话最能反映这种心态,造成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2、找名医看病难,同样的心态使然,到了大医院还都要找专家、名医;3、看病过程难,大医院人满为患,干什么都要排队,医托有机可乘,控制专家号,加剧看病贵、看病难。4、农民看病难,那是真难,因为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农民还比较穷困,支付能力弱。
看病为什么难,原因十分复杂。1、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用世界上2%的医疗资源解决了世界上22%人口的健康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医疗卫生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中国领导人的良好政绩,同时也说明中国医疗资源总体上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限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80%分布在大城市大医院;3、分人生活穷困,加上医学知识不普及,本来容易治好的小病不看拖成难治的大病;4、分病人心态扭曲或被宠成了上帝,加上媒体对“难”的过分渲染,并把责任加在医院和医生头上,诱导患者对医院和医师的不满。例如不管什么人在银行等半小时或乘飞机等几个小时都是不敢砸银行、砸飞机的,可是在医院等几分钟就可以砸医院、打医生。政府对此采取放纵的态度,个别媒体甚至采取唆使的态度,使就医环境显著恶化,医师积极性严重受挫,加剧看病难。
看病贵
医疗费用的上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不是中国专利。中国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社会消费总水平大大增长,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医疗费用水涨船高,是很自然的事;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医学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大量涌现,在给病人带来福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动了价格上涨;人们生活改善,富裕人群要求医院条件改善、优质优价。上述因素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合理的,是好事。
医疗收费的上涨,确实存在人为的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过早和过分强调了市场机制,导致医院无序竞争,少数医院过度装备;少数官员腐败,药品、耗材虚高定价;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存在开大处方,乱收费等问题;政策、法规偏颇,例如举证倒置措施迫使医生多做检查,收集证据保护自己。
尽管如此,中国的医疗收费仍然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也明显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医疗收费最低的国家之一。那为什么全国人们都在高唱“看病贵”呢?原因也十分复杂,首先是有人领唱。全国各种会议甚至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都喊看病贵,加上媒体的渲染,全国人民自然就成了“看病贵”的合唱团了。如果我们问一下参加合唱甚至领唱的人们,他们知道收费的成本吗,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例如,以上海的CT收费为例,上海CT平扫收费180元。我们算一下成本,一台64排CT进价约1000万人民币,按国家规定使用7年,折旧费加利息每年至少150万元,维修费70万元,球管平均每年一个100万元,还有房屋、水电、人工算100万元,也就是说一台64排CT一年的维护费大约要420万元,每年法定工作日240天,平均每天的维护费1.75万元。即使管理上没有任何浪费,每天需检查97人才能维护这台机器的成本。收费降到成本以下,病人是不是会说便宜了呢?不会,因为他不知道成本,因为政府和 媒体都说“贵”。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教授给病人开了一张CT检查申请单,病人问,你开一张单子能拿多少钱?虽令人啼笑皆非,但由此可见一斑。又如,住院费比最差的旅馆都便宜,病人还是觉得贵。
“贵”与“不贵”是一个相对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富人要求高档医疗服务,要求医院改善条件,他们不嫌贵。但中国人的趋高心理促使那些相对不富的人们不看实际需要向富人看齐,小病也去大医院,普通病也找专家看,用药选贵的、进口的,甚至认为去小医院看没面子。花了许多本不该花的冤枉钱,人为地造成看病贵。全国下岗工人约8000万,每月收入300元以下约2000万,部分农村人口还比较贫困,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困难,什么样的医疗收费他们不感到“贵”呢?
“贵”是一种感觉,从不交钱看病到交钱看病的感觉是决然不同的、痛苦的和难以接受的。改革开放前,城镇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的人数超过2亿,看病不需自己付钱,收费再高也是国家和单位付,不会有“贵”的感觉。90%的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是低水平,但毕竟不付钱。改革开放后,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改革,效益不好的企业不再为职工报销医药费。1998年城镇开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到2004年虽然城镇人口大大增加了,但医保覆盖人口却下降到了1.135亿。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合作医疗解体,2003年进行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到年底只覆盖9.5%的农村人口。这样,全国大多数人口未被医保覆盖,看病自己付费,他们对医疗收费价格的变动十分敏感。被医保覆盖的城镇人口自付比例明显提高,这些人原来享受公费或劳保,看病几乎不付钱,现在虽然有了医保,但自己常常要付35%甚至50%以上,感觉也不好,对医疗收费也十分敏感。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容易形成看病贵的大合唱。
行医难
在中国,“行医”真的比“就医”难多了。本人行医40多年,切身感受到行医越来越难了。在大多数医生的眼中,在中国目前没有什么行当比做医生更难了。他们说:行医难,难于上青天;在中国做医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也许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医师们的心态。据初略统计,90%的医务人员不肯让自己的子女学医,这样下去何谈中国医学的发展呢?
行医难一般表现在:1、学医难,医学院校考分高,学制长,费用高;2、出道难,一般行业,大学毕业三、五年能独当一面,医学可不行,本科学历在大医院无法立足,即使博士毕业后也还要磨练几年,一般不到40岁是不容易独当一面的;3、工作辛苦,门诊医师一天要接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手术一站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晚下班,节假日加班是常事;4、待遇低,目前中国医师待遇明显低于教师、公务员等行业,真是手术刀不如剃头刀;5、医学复杂,工作风险大。
上述的难,医师们是能承受的,学医时就有准备。令医师们难以承受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对医师的歧视和日益恶化的执业环境:1、医师在其他国家都是最崇高的职业,受到病人和社会的尊重,待遇也很高。在中国,医师不但得不到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反而要受到病人随意谩骂、殴打和伤害;2、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医学的特殊性,目前世界上诊断正确率平均只有70%左右,救治成功率大约也只有70-80%。可是在中国,医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死了人,医生就是杀人犯;3、是非界限以强弱划线,说什么患者是弱势群体,连卫生部长也说医疗纠纷责任在医院,这就使医疗系统没有是非,没有正义,没有公理,医生永远是错的,不管有理无理医院都得掏钱,医闹、无赖由此滋生;4、医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有的人带钢盔、保镖上班。
行医为什么这么难?看得见的原因有:1、政府投入不足,医护人员严重缺编;2、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收费上涨过快,造成看病贵、看病难,导致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不满;3、医学知识贫乏,病人的期望值超过了医生的能力;4、高官不负责任的胡说,如“白衣狼理论”使医师形象受到永久伤害,“医疗纠纷责任在医院”为医闹敞开了大门;5、个别不良媒体夸大或失实报导,为医闹等无赖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6、个别医院不讲原则,花钱买平安,助纣为虐;7、少数医护人员医德、医术存在问题,导致病人不满。
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大大增强了,可医疗卫生投入为什么反而减少了?例如,政府补贴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从1983年的24%下降到2005年的6.8%;政府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1%下降到90年代的0.7%;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40%下降到目前的1/7。
这就带出一个问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需不需要发展,目前要不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如果开会讨论,无论哪种层次的会议都会众口一词。然而私下里却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一种是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机构的条件和医师待遇。结果是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疗技术进步,看病难得以缓解,传染病得到控制,各种疾病的死亡率下降。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健康状况改善,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全国总人口增加并进一步老龄化;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增加,教育、住房、交通、环保压力加大;物价上涨,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下降。另一种意见是减少或停止医疗卫生投入,进一步歧视医务人员,结果是医生积极性受挫,离职,离岗;医疗技术退步,看病难加剧,传染病流行,各种疾病死亡率升高。对国家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全国总人口减少。有人说,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由于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人开玩笑说等减少一半人口再来发展医疗也不晚,因为到那时,我国的人口仍然是美国的两倍多,不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反而会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并大大减轻教育、住房、交通、环保的压力,存活下来的人生活水平反而提高。
鉴于政府对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鉴于新闻界、法律界对医务人员的歧视,我们有没有理由怀疑是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在作祟!
行医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医院体制、职能和医生的形象发生了质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政府将医疗卫生作为福利事业,医院成了政府对病人实施福利的载体,看病不要钱,这时候的医院在病人眼里是庙,医生是救苦救难的神、佛,国家领导人也说医生是人们健康的保护神,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
信徒去庙里烧香拜佛时在乎神、佛的态度吗?不会。佛笑了,他说那是笑面佛。神不笑,他认为那是在驱鬼魅,不能笑。那时候的病人也不太在乎医生的态度,因为他们相信你是在为他驱病魔,由此引发的纠纷是很少的。寺庙收礼、收红包吗?收。但很巧妙,让你自觉交。有时一交就几十万、上百万,至于这些钱是修寺庙、给佛塑金身,还是给和尚改善生活?那不是你该过问的事。那时病人也以各种方式感谢医生,但也是自愿的,不会由此引发纠纷。
改革开放后,医院看病要收钱了,有时收得还不少,有时收得还不合理,不再是实施福利的场所,不再是庙了,病人由爱变成不爱,甚至恨了,甚至有人把医院看成吃人的魔窟了。医生呢,因为在魔窟工作当然是魔鬼了,因为收钱是由医生来执行的,加上卫生部长说医生是白衣狼,再加上不良媒体的渲染、诱导,医生完全被妖魔化,再也不是白衣天使了。
媒体的不正常炒作对加重行医难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600多万医务人员为十几亿人民服务的伟大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少数不良分子。正如共产党内出现少数腐败分子不能否定整个党一样,也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医疗队伍。媒体对这些问题实事求是的报导是必要的,但个别媒体怀着某种目的,只顾所谓的新闻效果,不顾社会责任,抓住医疗系统中的技技叶叶,大肆进行炒作,激化医患矛盾,久而久之,使全社会包括媒体本身对医务界产生妖魔化的印象。在这种氛围中,媒体常常盯住医院不放,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会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推广到所有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头上。当医院出现某些难以避免的差错、纠纷时,他们会倾向地无限夸大。
我摘录一篇文章的一段话,看社会上是怎样丑化医生的吧:“医生可以将没有病的人说成有病,将有小病的人说成有大病,以诱使那些没有病的人花本来不该花的钱去购买根本就没有用的“医疗服务”;即使正确地诊断出了求诊者所患疾病,也可以利用……优势,诱导消费者多花钱,为自己个人牟利;即使已经知道了求诊的人是否患病,患了何种病,应当如何医治及到哪里医治这种病,医生仍然可以利用……优势让患者多花许多不必要的钱,以便增加自己的收入”。虽然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这个作者的心理是多么阴暗,因为没有干过这种罪恶勾当的人是很难虚构这种场景的,然而这种丑陋的文章竟然也能公开发表,对医师形象的损害将是深刻的和持久的。
媒体中描述医生的常用术语还有:开大处方,赚取尽可能多的钱;诱导性消费;过度医疗服务;在同样疗效的医疗方法和医疗器械中,专门选用费用高昂的疗法和器械;在同样疗效的药物中,专门选用昂贵的药物,从中牟取尽可能多的收入;医护人员的败德行为严重损害了病人利益。
这就是被媒体渲染的医生形象,医生在国民和病人心目中,就是诈骗病人钱财的骗子,就是十恶不赦的魔鬼、白衣狼,甚至医生获得的工资和微薄奖金也被描述成黑心钱,他们说那是病人的钱。既然医生是白衣狼、骗子,病人凭什么要信任你,为什么不可以骂你,打你,这样你就能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必然性。既然卫生部长说医疗纠纷责任在医院,病人又是弱势群体,自然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由此催生纠托、讨钱帮、执业医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能怪病人吗?不能。病人因看病不要钱过渡到看病交钱而产生不满情绪,这本来可以理解,但有人不失时机把这种不满转嫁到医院和医生的头上,医生成了受害者,病人也跟着受害。
由于医生的白衣狼形象是全国医疗卫生行政最高掌门人卫生部长说的,在医疗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个别害群之马,加上媒体多年全方位的宣传,中国医生的妖魔形象已根植于亿万人民的心中,改变亿万人根深蒂固的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决定了中国医疗纠纷的必然性和高发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医生工作的高风险性,这是中国医生的悲哀。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如何应对
老百姓说看病难,医生说行医难,这就使中国医疗进入了一个怪圈。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我个人认为要综合治理,只要大家首先是政府以此为己任,真正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
政府层面:正确评价中国医疗事业,要充分认识医疗卫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依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DD千百万劳动大军的健康要靠医疗卫生来保障。普通国民没有良好的健康素质也不能享受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所以医疗卫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保护神,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
中国医疗事业成就巨大,中国用世界2%的医疗费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健康问题,消灭了丝虫病、麻风病等许多传染病,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了SARS,将婴儿死亡率从250‰下降到32‰,将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71.8岁。
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自己,人体不能随意打开,新的病源在不断产生,所以医学还存在大量的未知数,世界平均诊断正确率大约只有70%,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也只有大约70-80%,而中国医师的诊断正确率和救治成功率已处于世界较好水平,明显高于公检法的破案率,医院看病的候诊时间也短于邮局和银行的排队时间,更短于机场的候机时间。
公正对待医务人员。医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医学生学制最长、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高技术、高风险职业,因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医师是最受尊敬、待遇最高的职业;中国医师队伍又是一个较好的群体,虽然工作辛苦、待遇差,但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平时工作勤勤恳恳,抢险救灾与人民休戚与共,战时出生入死,战胜SARS奋不顾身。
政府要为医师正名,象党内不可避免产生少数腐败分子一样,医师队伍中也难免产生少数不良分子,但那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否定整个医务界,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是很好的,可以信赖的,仍然是白衣天使。要指导媒体进行正确报导,媒体的作用应是弘扬正义,挞腐败,应以报导正面的东西为主,对那些负面的东西,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件也要进行揭露,但要实事求是,要注意社会效果,决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煽动,制造医患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维护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打击扰乱医院秩序的医闹、医托、讨钱帮等丑恶现象。
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医疗事业发展,有利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实践证明确实有碍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加剧看病贵看病难的法律法规,要敦促法律部门及时废止。例如“举证倒置措施”,初衷也许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弱势群体”DD病人的利益,但在客观上至少带来两个负面后果,一是鼓励部分病人无事也告医院,使医疗纠纷明显增加,二是迫使部分医师本能地多做检查,留下证据保护自己,进一步加重病人负担,加剧看病贵。因此,这一法规既不利于医师,最终受害还是病人,应尽快废止。法律的基本作用是弘扬正义,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真理划是非,不能简单的以所谓的强弱划是非。行人撞汽车,一定行人对?医疗纠纷,一定是医生错?那么官员与老百姓,上级与下级的矛盾如何评判呢?这样下去,一个国家就会没有真理,没有正义,没有是非,最终就会没有道德,流氓、无赖就会横行天下。
行业协会的责任之一就是维护本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正当权益,在目前情况下,就是要向全国人民介绍医疗行业的行业特征、工作性质,尤其是本行业特殊性以及从业人员的艰辛。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为了病人的利益,不仅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而且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当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行业协会应挺身而出,主持正义,维护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要告诉全国人民和病患朋友,没有医护人员的利益,最终也就没有病人的利益,医护人员都不干了,谁来给病人看病呢?
医院既要组织医务人员按照国家的要求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又要维护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使医护人员无后顾之忧。一旦发生医患矛盾和纠纷,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敢于承担院方应负的责任,维护病人的利益,又不能屈服于恶势力,导致国家和医师利益受损,挫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医师层面:
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牢记,医师是人们健康的保护神,是白衣天使,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为病人解除病痛,无论病人态度如何,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把病人的病治好,永远不做损害“白衣天使”形象的事,永远不做损害病人利益的事。
由于病人医学知识有限,有时对医师对医院产生误解在所难免,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对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解决,对个别心怀鬼胎、把医院当摇钱树的职业医闹等丑恶现象,要心存警惕,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医院利益和大多数病人利益的高度,坚决抵制,决不迁就,绝不满足他们那些不合理的欲望。当你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练就一身手到病除的本领,千方百计把病人的病治好,真正把病人的病治好了,病人的误会、意见也就没有了,医疗纠纷、风险也就没有了。但又要清醒认识到,新的病源、新的病种随时产生,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莫测,新的检查方法和新的药物如雨后春笋,未知的东西实在太多,千万不要凭老经验过于主观自信,当没有十足把握时,作进一步检查和会诊都是必要的,这是预防差错和避免风险的好方法。
没有正确诊断就没有有效的治疗,要防止受病人急切心理所左右,没有明确的诊断绝不轻易开始治疗,并应尽可能获得组织或病理诊断才能开始治疗,每一项检查和治疗措施必须有明确的记录,事后能说明每一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提供几种治疗方案供病人选择,把每种方案的疗效预测和风险评估实事求是地告诉病人。医疗过程难以预测,说话要留有余地,对特殊人群,余地要留大一些。要坚决按医疗原则办事,超出医疗原则范围的不合理要求,不要满足。
专家和权威是相对的,没有永远不错的专家,也没有包治百病的权威,死要面子可能会失面子。没有把握时一定要多检查多会诊,一旦错了要勇于承担责任,但只承担你该负的责任,要通过事故鉴定等正规程序,寻求法律解决,不要轻易“私了”。
为病人服务是医生的职责,不要病人“感谢”你。
病人层面:
我们要通过宣传等办法让广大患者朋友知道:
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起来,我们如何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怎样才能享受我们自己靠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健康和生命,没有健康和生命,你的一切财富等于零,所以健康和生命,是你最大的财富。那么你的健康靠谁来保障呢?靠医疗。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能生病,生了病,就要去医院,看医生。那么病人应以什么态度对待医生呢?首先,应知道,医生是怎样把你的病治好的,医生的医术是哪里来的,那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不倦学习得来的,医疗过程也十分辛苦,有时一个手术就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有时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所以医生o病人看病是一种劳动,是一种付出,理应受到病人的尊重。病人也要信任医师,要相信绝大多数医师是好的,是愿意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的,因为医生的责任就是治病,再就是与医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因为医生治好的病人越多,进步就越快,病人治不好,医生什么好处都没有。医生在受到信任和尊重,人身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尽心尽责为病人看病,才能真正做到,只要有1%的希望去作100%的努力,自觉为病人承担风险。我建议广大病人与医师交朋友,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服务。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少数媒体对医生妖魔化宣传的影响,有些病人对医生不信任、不尊重,无理也要告医生,甚至动辄拳脚相加,医生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在诚惶诚恐中怎么可能为病人看好病呢,他就会本能地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保护自己,本来会看的病他说不会,本来有九分把握他说只有三分,不敢为你承担责任,反复会诊,丧失时机,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还应让病人朋友知道,目前还有些病治不好,有些病不能完全治好,当你的期望值没有完全达到时,要冷静对待,客观分析,有时并不一定是医生的责任。医生中有没有个别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索要红包的不良分子?当然也会有,这时你就应该依靠法律,维护你的正当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