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的理论,认为阳气的功能(包括气化功能、运动功能)是形成津液内存及外出为汗的主要因素,即体内阳气推动津液排出体外,谓之汗。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化气、阴成形。汗液的形成,皆是阴阳二者功能变化的结果,津液是是汗液的基本物质,但津液的形成靠阳气的气化功能而产生。盗汗等病理性汗出,也皆是阳气和津液共同排出的结果,临床中经常见到大汗不解,“大汗亡阳亦亡阴”。
所以,不能单纯机械的认为自汗为气虚,盗汗为阴虚。气血阴阳任何一方面出现失常,或者受到外邪如湿热的干扰,都会出现异常的出汗。
本人在跟随彭培初名中医抄方的过程中,有幸见到经治疗一例盗汗20年的美籍男性患者,患者20岁开始出现夜间睡觉时出汗,时轻时重,严重时大汗淋漓,衣被湿透,在美国多家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未见明显异常,排除结核、糖尿病等常见疾病,服用谷维素等无明显疗效。怕热不怕冷,盖薄被时出汗略少。伴口渴多饮,耳鸣,舌红,苔薄,脉细弦。首诊给予黄芪15,白术15,防风9,白芍15,陈皮9,龟板12,柏子仁9,五味子6,麻黄根15,糯稻根15,碧桃干15*14贴 ;复诊:盗汗明显较少,前方加:炙甘草6,桂枝6,大枣7只*14贴;半月来只有一次盗汗,出汗量少;黄芪15,白术15,防风9,白芍12,陈皮9,炙甘草6,麻黄根15,龟板12,柏子仁9,党参15,脉动12,五味子6,*14贴。盗汗20年,严重时大汗淋漓,衣被湿透,阴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则汗。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而汗止。用玉屏风散益卫固表,生脉散益气养阴,加常用敛汗药物,取得良效,复诊,加用桂枝,甘草和大枣,调和营卫,一诊汗少,二诊向愈,三诊汗止。
盗汗,《内经》曰“寝汗”,是指人入睡后出汗,睡醒后汗止的情况。《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云:“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关于其病因病机,大多数医师认为于是阴虚,例如:如《医学正传?汗证》:“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滋阴降火无效。
而本患者并非单纯阴虚火旺,而是气阴两虚,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肾主五液,入心为汗,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采用益卫固表,养阴敛汗、调和营卫的玉屏风散、生脉散和桂枝汤,效佳。
所以,汗液的出现,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皆是阳化气,阴成形,津液受气取汁变化而出的结果。阴阳二者相对的动态平衡维护体内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阴阳平衡失常,津液排出就会异常,出现自汗、盗汗、战汗等。我们在临床治疗时,不能拘泥于“阴虚”之说,刻守而无功,不知变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