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致病诱因很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动物蛋白吃太多、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都有可能让机体免疫力失调,刺激肿瘤生成。同样,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也进入了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高发期,孕妇、产妇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特点是恶变程度高、进展快、复发转移多、症状类似炎症,从而非常容易被忽略。
【病例回顾】
2011年3月29日,上海市红房子医院乳腺科门诊接待了一名苏丹患者AZIZA女士。AZIZA在 9个月前生下她的第5个孩子时,发现右侧乳房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肿块。于是,她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哺乳期乳腺炎,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几个月过去了,药用了不少,症状却没有丝毫缓解,肿块逐渐增大并疼痛难忍。经朋友介绍,她来到了红房子医院就诊。病情的特殊性引起了乳腺科医生的极大关注,仔细检查后,医生发现AZIZA女士右侧乳房有一大小约20*18cm的肿块,质地偏硬,伴有明显的皮肤粘连,且右侧乳房上方可见散在的数枚皮下结节,外上方的皮肤表面则有破溃,并伴黄白色分泌物。仔细讨论下,医生们认为不排除乳腺癌可能,在征求患者意见后,对患者实行右乳肿块部分切取活检术。与医生们的估计相同,手术中冰冻切片显示:右乳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诊断为“哺乳期乳腺癌”。
【什么是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
妊娠期乳腺癌,即妊娠同时发生或妊娠一年内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而哺乳期间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称为哺乳期乳腺癌。这类乳腺癌临床上较少见,但千万不可轻视。据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癌病人的2-3%,而我国的报道高于国外水平,约占全部乳腺癌病人的7-12%。
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主要为乳房内出现肿块及乳头排液,乳头排液常为一侧乳房的单一导管,以血性及浆液性排液为多见,肿块常为无痛性或伴有轻度疼痛。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由于乳房的增大,乳腺组织密度增高,X线检查往往不易显示肿瘤,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什么怀孕和哺乳期间也会得乳腺癌?】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几率较高。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是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高发期。这是因为怀孕哺乳期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为改变,雌孕激素分泌旺盛,刺激乳腺癌的生长所致。
【为什么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易误诊?】
哺乳期乳腺癌的确诊多有延误,那么为什么呢?因为女性妊娠期间在激素的刺激下乳腺会发生增生和肿胀,此时很多乳腺肿块和泌乳都会被认为是妊娠期的正常生理反应,因此患者和医生都不宜察觉。同时,乳腺的增生和肿胀会影响视诊和触诊的准确性,检查和鉴别都会有一定困难。而妊娠期间增殖的乳腺组织本身在X线片中就会形成高密度的背景,与乳腺癌的X线表现相近,难以分辨。这些都妨碍了乳腺癌的及时诊断。上述病例中的主人公AZIZA女士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延误了诊断。
【如何鉴别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和乳腺炎】
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炎很容易和乳腺炎相混淆。
1、从外观来看,两者均可见到乳房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时皮肤红肿可较局限,颜色鲜红,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
2、从淋巴结来看,两者均可见到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结相对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活动性好,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而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用手推之不活动。
3、从全身症状来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通常无明显全身炎症反应,如伴有发热,则为低热。
4、从病程来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抗炎治疗有效,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则病情凶险,抗炎治疗无效。
【如何早期发现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
孕期、哺乳期乳房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孕期哺乳期女性应多观察自身乳房情况,一旦有不明显的炎症表现或摸到包块,最好到专科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需要指出的是,怀孕超过三个月,接受胸部B超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关键在于女性自身是否能否重视自我保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