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病理改变较轻的DDH病例,在婴幼儿阶段甚至在行走期,临床检查很难发现有明显异常,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那些病理改变较重的DDH病例,即髋关节脱位的病例,可能会发现:双下肢不等长,即患肢较健肢短;更换尿布时大腿分不开等。在幼儿期学步阶段,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学会走路时间较同龄人晚,一侧肢体较另一侧短,有跛行,步态不稳。双侧脱位时则表现为“鸭步”,患儿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青少年期则可能出现运动后易乏力,腰、髋部疼痛,甚至继发性髋臼处发生骨性关节炎,疼痛逐渐加重,走路困难。
初期症状能否通过肉眼识别?
对于那些病理改变较轻的DDH病例,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家长用肉眼一般不能识别,而需要专科医生用肉眼去识别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即便是发现前面提到的双下肢不等长、分髋受限等问题,不一定表明是DDH,需要与其它疾病相鉴别。在行走期后出现异常的步态,也需要与其它疾病相鉴别。简言之,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异常表现,需要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DDH,因为就目前的认识来看,“症状”不能和DDH的诊断直接关联。DDH的诊断,应以影像学为基础。
后期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影响?
对于DDH,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诊断并适当治疗,可获得正常的髋关节。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即便是那些病理情况比较轻的病例,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和行走,受累髋关节病理改变继续进展,发生髋关节完全脱位,甚至在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即表现为跛行和关节的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会引发哪些骨关节疾病?
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适的治疗,可获得正常的髋关节。如果不能早期得到诊断和合适的治疗,该病变可能继续发展直至髋关节完全脱位或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这不仅严重影响行走步态,而且会最终导致许多晚期并发症,例如髋关节慢性疼痛、早发骨性关节炎、步态异常和肢体短缩等等。这将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DDH筛查应从何时开始?
如上文所述,DDH的诊疗关键在于“早”。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新生儿期即开展髋关节的筛查。目前对于DDH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其中DDH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依据,体格检查可对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于“早”的问题,是相对于“晚”来说的,但根据目前的认识和技术,多“早”才能做出合适的诊断,多“晚”就是延误诊断了呢?就目前可以利用的手段来看,髋关节超声检查可以在出生后即可以进行,但按照Graf方法,足月产出生后3月龄才能做出比较明确的判断。应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节点,对发育良好和发育异常的髋关节做出判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