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对迎接新生命的父母,总是怀着憧憬的心情,等待宝宝的出世,可是一旦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身上长着奇奇怪怪的胎记时,为父母的心中难免忐忑不安,充满疑问?胎记是怎样发生的?胎记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胎记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其实,大部分宝宝身上的胎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渐渐消失,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但若发觉宝宝身上的胎记有点怪异时,就要找专业的皮肤科医师咨询,以便及早做出适当的诊断及治疗。 上海新华医院皮肤科庄寅
胎记一般由皮肤色素异常或皮肤血管异常引起,主要包括“斑”、“痣”、和“红胎记”三大类,以下我们就一些常见的胎记进行介绍。
一、斑:
1、可自然消失的蒙古斑:
蒙古斑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胎记,黄种人尤为多见,常出现在宝宝的腰部、臀部及背部,表现为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大多单片发生,呈圆形或或椭圆形。蒙古斑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黑素细胞停留在真皮,延迟消失所致,虽然其发生的机率相当地高,但几乎都会随着宝宝长大而自然地消退,不必担心。
2、永不消失的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顾名思义,是因为这种胎记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咖啡再加上奶精后所调出来的颜色。直径一般0.5~5cm,椭圆形或纺锤形,斑与斑之间界线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发生在五岁以前的婴幼儿。咖啡牛奶斑若仅出现少数几个,则一般无不良之影响;但若出现六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1.5cm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同时侵犯皮肤与神经系统之先天性疾病,并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应及时就诊。单纯的咖啡牛奶斑不必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
3、严重影响美观的太田痣
太田痣,虽称“痣”,但其病理和蒙古斑相同,故放在“斑”中介绍。太田痣是东亚蒙古人种常见的、以眼周区域青褐色斑为特点的色素性胎记(有时并不都在出生时出现),是一种真皮层黑色素增多的疾病。《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人称“青面兽”的杨志患的就是这种病。50%为先天性,有部分患者为迟发性,个别患者可以35岁以后发生。表现为蓝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斑点,分布在面部的单侧,偶有双侧发生的,有的波及于眼结膜、巩膜上。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缓慢增大的倾向,太田痣无遗传倾向,一般不恶变。但太田痣一旦发生,终生不退,严重影响美观。可在太田痣皮疹稳定后给予副作用相对较小的Q开关激光治疗。该方法通过相对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治疗最终结果较理想,成功率较高,无明显瘢痕,而且无明显皮肤质地的改变。
二、痣
1、会长毛的先天性色痣――毛痣
这是宝宝出生时即已存在的黑痣。形状大小不一,大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小则直径也通常会在0.6~2cm,大多呈深暗色且会有黑色粗毛。这类痣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若痣的数目不多、面积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以达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数目过多或痣的范围较大造成不能手术切除时,需辅以心理治疗,并定期随访。
2、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颈等部位,多数在婴儿期就出现。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没有变化,但一旦存在,很少消退。色素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大多为点状小痣,较少大片出现。色素痣多为良性,不必过虑。但极少数却可以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对于位于掌跖和生殖器的色素痣或其色泽加深、面积增大、破溃出血、周围出现卫星状皮损时,应及早手术治疗,以免恶变。
4、皮脂腺痣和疣状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皮。表现为隆起的淡黄色小结节。至青春期损害增厚扩大,黄色明显。为预防并发其他皮肤肿瘤,应外科手术彻底切除,也可做电灼、激光等治疗。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治疗。
疣状痣是因表皮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表现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线状呈疣状增生。本病泛发型常并发中枢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本病损害小而局限者可采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
三、红胎记
血管瘤俗称为“红胎记”,是婴儿最常见的血管良性肿瘤。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母细胞与发育中的血管网脱离,在其它部位残存并过度增生而成。多为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就被发现。增长迅速,严重影响美观。传统分类法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1982年介绍生物学分类法,即以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增殖的特性,并结合临床表现,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血管瘤,也称婴幼儿血管瘤(大部分是传统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具有小儿出生后早期的快速生长,大多数在半年以后开始能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血管畸形的内皮细胞正常,以各种血管(如毛细血管、静脉或动脉)异常扩张为特征,不仅不会自然消退,还会逐渐扩大,对激素治疗无效。以下1~3属于血管瘤,4(鲜红斑痣)属于血管畸形。
1、毛细血管瘤:又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出现,好发于头面颈部,不高出皮肤的红斑。出生后2~6个月,迅速生长,形成高出皮面草莓状柔软肿块。以后,经过1~2个月的静止期,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大多数毛细血管瘤在生后8~12个月进入消退期,30~50%患儿一般在3~5岁可自行消退.。
2、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可累及口腔粘膜或骨、肝等。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皮下质软肿块,并有持续存在及不断增大的倾向。
3、混合型血管瘤:是指由两种类型血管瘤混合存在,而以一型为主。
4、 鲜红斑痣(葡萄酒斑):好发于头面颈部,暗红不规则色斑,不高出皮肤,指压易退色。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大多终身存在。
大多数血管瘤是可以自然消退的 。一般来说,血管瘤的自然过程要经过生长、静止、消退三个时期。据文献统计,5岁时约50~65.%左右的血管瘤可自然消退。尽管血管瘤大多数能自然消退,但由于血管瘤早期快速生长向外扩大,丰富的血供导致局部组织肥厚甚至局部遗留松垂软组织,血管瘤消退后与正常皮肤肤色不一致,特别是生长在面部等暴露部位局部突起变形,影响容貌,并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另外,巨大血管瘤导致的综合征。血小板存活期缩短。血小板大量减少,可引起急性出血(胃肠道、胸膜、腹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达50%,要积极治疗。 因此,目前医学界都主张进行早期适当地干预治疗,控制血管瘤快速生长,使其尽早稳定进入消退期。以往,由于对血管瘤的自然演变过程缺乏认识,常常采用冷冻、放射、硬化剂、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远期随访证实:上述各种治疗会带来许多后遗症,还有约30%左右的复发率。
当然,大部分不会消退的红色胎记应属血管畸形。临床所见的鲜红斑痣就属此类,特点是随年龄增长而缓慢生长,从不消退。对这种血管畸形目前主张应当积极治疗。以免面积和体积不断增大,增添后期治疗的难度。总之,胎记的治疗应根据其类型、大小、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