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具备一定的遗传性。父母们理解了多动症的遗传特点之后,问题接踵而至,“那么,我的孩子到底是哪块出现了问题,让他们就是跟其他正常的小孩不一样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行为表现如此让人头痛呢?”尽管导致多动症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但能够肯定的是多动症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均源于脑部的某种异常,换句话说,研究人员们发现多动症儿童脑部的某种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影响着注意力,控制着冲动的行为,管理着认知能力,统称为“神经递质”存在失衡。此类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当某些特定的神经递质浓度或者作用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一系列行为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冲动不经考虑,认知功能发展不足等等,而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那么,我们迫切想知道的是,多动症儿童的脑部到底存在怎样的变化,使得他们的大脑和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行为上的迥然不同?当然,我们还十分关心,药物治疗对于多动症儿童的影响如何?可以改善他们大脑的工作情况吗?若想回答这些困难的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尽量考察大脑工作的情况,直接探索大脑的奥秘。
所幸的是,近十年来,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探索大脑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当孩子们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时,利用功能磁共振观察其大脑活动的状态。大脑的不同区域在进行工作时,相应的部位就会出现激活;而工作投入的程度不同时,皮层对应的血流变化情况也不同。
如此一来,我们终于可以探索多动症大脑的奥秘。那些行为表现地越是多动、冲动的孩子,额叶和顶叶皮层内的血流灌注越少,纹状体区域的灌注也呈现普遍降低。同样,在执行相同的认知任务时,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大脑工作的情况也呈现出差异。简单点说,当对他们提出同样的任务要求,(例如要求孩子执行某项操作,但是当他们接收到某个信号后,就必须尽快停止正在进行的操作。)正常儿童主要由大脑的A部分负责完成这个任务,而多动症儿童的大脑A部分则激活明显不足,表明他们这部分本应该负责的脑区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于是,多动症儿童的大脑B部分就必须挺身而出,进行工作来补偿A部分的不足。
药物的使用正好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使应该工作的脑区发挥应有的作用,胜任任务的要求。由此可见,药物是通过调整大脑内相关神经递质的浓度和分布,从而促进大脑的工作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进而改善行为表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孩子们在服药后,注意力能够集中,多动冲动行为也有所减少。因此,父母们大可不必顾虑药物会让孩子们变呆变傻。当然,关于药物的误区还有许多,这也是难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