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于心脏的营养血管――冠状动脉的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所致。有些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硬化斑块不稳定,在受到某些刺激时,可从管壁上脱落,随血液流动。如果恰逢冠脉痉挛,使管腔进一步变窄,则会发生相关冠脉的闭塞,局部心肌因完全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发生心梗。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全身动脉硬化,因此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很多因素都可加速人体动脉的硬化,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家族史等,其中前四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近年来一项由全球各大洲52个国家15152名病例和14820名对照者参加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是最强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心梗的危险性是从未吸烟者的2.87倍。其次是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和社会心理因素。体重指数也与心梗的危险因素相关,其中腹型肥胖最为显著。而每日摄入水果和蔬菜、坚持中度或较强体力活动和适量饮酒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护因素。各种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都具有“累积效应”。采用多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急性心梗的危险性;而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会增加急性心梗的风险。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病原体感染如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都与冠脉事件相关。
每年接受健康体检,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够远离冠心病的侵扰。在各种体检项目中,对动脉僵硬度的评估在近年受到关注。动脉的僵硬度随年龄而增加,称为“血管年龄”。如果血管年龄超过实际年龄,说明血管弹性明显降低,已存在动脉硬化,应引起重视。除了“防范”于未发之前,还要通过积极治疗来“进攻”,才能不被“将军”。
冠心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症状较轻,冠脉造影诊断血管狭窄程度不重(<75%者,首选药物治疗。而症状明显,药物控制不理想,血管局部狭窄;>75%者,可考虑冠脉内植入支架。同时患有糖尿病者,冠脉血管病变多为弥散性,植入支架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可考虑冠脉搭桥。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动、静脉及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目前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以适当地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心脏保护作用。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有扩血管作用,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首选药物。对于有粥样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有益于减轻高血凝状态和防止斑脱落阻塞血管。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对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控制也不可忽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善动脉硬化导致的组织器官慢性缺血症状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所证实,中医药养生是在日常生活可以作为预防措施予以选择的好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