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门诊经常接受患者询问TSPOT-TB结果的解读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很多是在其他医院其他科室怀疑肺外结核(骨、泌尿系、皮肤等)可能时进行该项检查,出现阳性结果前来就诊的,患者对这一结果非常敏感,迫切想知道这一结果的意义,有些非结核科医务人员也认为该项检查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一旦出现阳性结果,结核活动的可能性很大。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我们首先来讲讲我们曾经经常用于结核病诊断而现在已逐渐被TSPOT-TB检查取代的皮试试验。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作为诊断结核菌感染的传统方法,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TST所用的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化物(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抗原成分复杂,易受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的影响,而我国大部分人群婴幼儿时期均接受过卡介苗接种,导致其特异性较低。另外,TST对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HIV 感染者、重症疾病患者)也缺乏足够的灵敏度。
以检测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γ-干扰素为原理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s, IGRAs) 克服了TST的不足。有不少研究提示lGRAs在诊断结核菌感染方面比TST有更高的特异性,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IGRAs有两种:一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血中致敏T 细胞再次受到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所释放的IFN-γ水平进行检测,被称为全血检测或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另一种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在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刺激下, 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能够释放IFN-γ的效应T细胞数量,被称为细胞检测或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两种产品原理类似,检测技术和操作程序略有不同所采用的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均为结核菌RD1区基因编码的抗原多肽,主要包括ESAT-6和CFP-10抗原或抗原多肽, 有些产品还在此基础上增加TB7.7抗原多肽。而ESTA-6和CFP-10在所有的BCG菌株,以及绝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中缺失,因此不会受到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接种和绝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的影响。现在我们所熟悉和运用的T-SPOT.TB检测技术则是利用结核特异抗原(ESTA-6,CFP-10),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受试者体内是否存在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从而判断目前该受试者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的新方法。
但T-SPOT.TB结果不能作为单独或是决定性的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依据。阳性结果仅仅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即患者存在结核感染或者有可能是堪萨斯、苏氏、戈登或海分枝杆菌等少数几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NTM)。但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检测指标综合判断。
结核感染通常表现为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即活动性肺结核,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除体外。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具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活动性结核与LTBI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IGRAs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的γ 干扰素,在活动性结核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中均有释放。多项研究结果显示IGRAs都只能判断是否感染结核,但无法鉴别活动性结核与LTBI。因此IGRAs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而阴性结果提示患者体内不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如出现以下情况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结核杆菌感染的可能:
1、因感染阶段不同(如标本是在细胞免疫发生前获取的)引起的假阴性结果;
2、少数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的情况,如HIV感染者、肿瘤患者、儿童等;
3、以及其它免疫学、实验非正常操作的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过分依赖TSPOT-TB检测,其结果只能作为诊断参考依据。而广大病友也不用因为TSPOT-TB的阳性结果而过于恐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