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现代医学一般定义为45~55岁,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平均年龄为49.5岁。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其病因病机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七七之年”与现代医学报道的更年期综合征平均年龄49.5岁相符。
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90%,患者常常以月经不调、潮热、出汗、睡眠或情绪障碍等为首诊症状,病情持续数月甚至长达10年。以现代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纵观女性围绝经期健康问题,可以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影响着女性本人身心健康,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家庭幸福乃至社会和谐。
西医认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继之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失眠、便秘、绝经后骨质疏松等。金元医家?刘完素所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不仅成为后世中医少女治肾、育龄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依据,也成为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指导思路。
女性一生,经历孕产乳而步入跨度将近10年的围绝经期,早期、中期、后期临床表现侧重不一。早期可能仅有轻度潮热、情绪急躁等症,中期多以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焦虑不安、睡眠障碍等为主,后期则出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泌尿系感染等等。尽管如此,但凡天癸将竭、肾精渐亏,必为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阴虚火旺,本虚标实,故“治肝为先”当属围绝经期保健之上策,丹栀逍遥散、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等以疏肝理气为首的经方加减或中成药制剂,可作为早期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择用方。后期或绝经后,则以滋阴疏肝、健脾活血为标本兼职之策。
关于围绝经期女性巩固治疗或“治未病”的中成药,可以根据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不同侧重点,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血府逐瘀胶囊、(丹栀)逍遥丸等。
其实,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还可以服用以下的食药可作为日常保健:
(1)枸杞菊花茶:可加桑葚、红枣,泡服或煮水代饮均可,适用于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色晦暗、月经量少等。
(2)莲子、百合、合欢花、酸枣仁粥:选取1-2味熬粥,药米比例1:1,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喜怒无常、肢体乏力、皮肤粗糙者。
(3)甘麦饮(源于张仲景“甘麦大枣汤”):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或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易怒、面色无华者。
(4)山楂荷叶茶:山楂、荷叶等份适量,加水煎茶代饮,有降压调脂功效,适用于更年期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单纯性肥胖症。
(5)“黑白双耳”之黑木耳(“食物阿司匹林”)、白木耳(“植物燕窝”)也是此期女性活血养颜佳品。
中医中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诊疗特点,对于普遍“多症缠身”的围绝经期女性具有一定的整体调理优势,但西医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及继发代谢紊乱等理化依据不容忽视,并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七七之年”的围绝经期女性保健,可以依托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实行多学科一体化管理专病协作方式,中西医互补、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