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后肌阵挛有下述临床特点:
(1)心肺复苏、窒息是本病常见的原因;
(2)肌阵挛易由外界刺激所诱发,如听觉、触觉、视觉刺激诱发或加重;
(3)脑电图有或无痫性电活动,脑部影像学检查可无特异性病变;
(4)治疗首选丙戊酸、氯硝西泮等抗癫痫药;
(5)总体预后较好,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缺氧后肌阵挛在临床并不少见,各种原因导致脑缺氧后均可发生,心肺复苏、窒息是其常见原因。肌阵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某一块或一组肌肉迅速、短暂、簇发地收缩或主动肌的肌张力短暂丧失而出现抽动,易由外界刺激所诱发,如听觉、触觉、视觉刺激( 即反射性肌阵挛)。根据发生时间缺氧后肌阵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称肌阵挛状态,多于心脏停搏后24~48h出现,此时患者呈昏迷状态,多数患者表现为肌阵挛性癫痫,这种情况提示预后不佳;慢性者称Lance-Adams综合征,肌阵挛在患者意识恢复后出现,且主要为动作性肌阵挛,并可伴有辩距不良、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等症状,认为系皮层多灶活动所致,神经功能缺损随时间延长好转,预后好。
临床上约半数患者常合并有痫性发作症状,脑电图检查多呈多源多灶性损害,且约半数可见痫性放电,发作时脑电图检查可见到棘波、多棘波、尖波及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而脑部影像学检查可无特异性病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