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脏要收缩、泵血,就必须由电来带动。正常的心脏电发动机是窦房结,它发放电冲动,随即通过心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然后到达希氏束和浦肯野细胞激动心室肌,完成一次心脏收缩电活动。这一步骤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即发动机异常或电路异常,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发动机故障,即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电路故障,即是传导阻滞。发生在窦房结和心房之间的称为窦房传导阻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称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还有房内阻滞,室内阻滞,束支阻滞等。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多见。心脏发动机或电路故障的病因有:①以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它感染。②迷走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短暂性心跳减慢。③药物:如地高辛、可达龙、心律平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心率减慢,多数停药后,能够恢复。④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⑤高钾血症、尿毒症等。⑥特发性的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即老化)等。⑦外伤,心脏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导管消融时误伤。
心脏发动机或电路故障严重时,比如严重的窦性停搏,严重的第二度II型和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显著缓慢,伴有明显症状如晕厥、意识丧失、发作阿斯综合征时,就要通过安装起搏器治疗,以免发生长时间心脏停跳,导致生命危险。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的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通过起搏导线(人工电路)刺激心脏,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维持正常的心脏跳动。所以不论发动机故障,还是电路故障,都能解决。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前必须排除由其他可逆性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可逆性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减慢心率药物、下壁心梗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当这些可逆性因素去除后,故障往往可以消失。确定是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心跳缓慢时,如高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手术损伤、外伤等,根据心电图明确诊断后,可以行起搏器植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当心率低于某一标准,或心率不是低于该标准但又明显临床症状(晕厥、乏力、意识丧失等),需要起搏器治疗。
起搏器是怎样安装到人体的呢?一般是在心脏导管室里进行的,那里需要绝对无菌,以免发生感染。一般情况下,起搏器是安装在胸前的皮下。医生先消毒,铺无菌单子,打好局部麻醉,切一个小口,做一个囊袋,穿刺静脉或切开静脉,通过钢丝,在X光透视下,把导线送到心脏理想位置,并测试各项参数,如果符合要求就固定好,并把导线和起搏器连在一起,放到囊袋中。缝合起来,纱布包扎就可以了。
笼统来说起搏器可分为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并不是“腔数”越多质量越好,患者合适安装何种类型起搏器,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心律失常类型、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近年来,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预防心房颤动,预防和治疗长QT综合征等。一种被称之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起搏器渐渐为大家所认识,它植入体内后具有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的功能,可有效降低猝死高危患者的病死率。猝死高危患者常见的有: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35%者;②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等心肌病后期;③发生过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或是在电生理检查时能被诱发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患者。ICD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除颤仪和复律仪,在心脏突然发生室速、室颤或是停搏时第一时间发放电活动,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心跳,预防猝死。
还有一种称之为埋藏式心室同步化起搏+除颤功能(CRT-D)的起搏器,一方面可以减轻双心室间因传导延迟引起的左右心室机械性不同步,改善心衰症状,同时带有体内除颤功能,减少因心律失常造成猝死的发生。因此,CRT-D的植入,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适用于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造成心力衰竭的晚期患者。但是无论是ICD还是CRT-D,都是一种昂贵的仪器,且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期更换,即便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也只对部分人有效。这些原因限制了ICD和CRT-D在临床上的应用。
安装起搏器后必须定期去医院起搏器门诊随访,监测起搏器功能和电量。通常起搏器有6-7年的使用寿命,但也有可能低于这个时间起搏器就电池耗竭,因此患者在担保期前后一定要注意常去医院监测起搏器电量。尤其对于起搏器依赖的病人,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自主心跳而完全依赖起搏器工作的患者,一旦起搏器因电量耗竭而停止工作,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此类患者应该在电池还未耗竭时就更换起搏器,以防意外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