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筋膜张肌扁平而呈长方形位于臀及大腿外侧,前为缝匠肌,后为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藏在两层阔筋膜之间而起自髂前上棘,在股骨上、中1/3交界处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上端外侧面,有向前牵引(屈)大腿和外展作用。人体站立时,阔筋膜张肌收缩,约束大腿外侧的肌肉,增加其紧张度和收缩力,还能起到固定膝关节维持站立姿势的作用。由于人体大腿部位的肌肉体积大、力量足、活动频繁,故使阔筋膜张肌张力增大,产生摩擦的机会增多,加上其所处的部位表浅,也易受外界的风寒湿和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变。经常弯腰和坐位工作时,髋关节处于屈曲位,可以引起阔筋膜张肌缩短变性及无菌性炎症的发生。部分病例因一侧腰臀部、膝、小腿或踝部的病变,使病侧不能负重行走,这样长期单腿负重,可使健侧阔筋膜张肌发生劳损性病变。在大腿骤然后伸而膝伸直的情况下,可引起阔筋膜张肌急性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转为慢性无菌性炎症病变。
阔筋膜张肌综合征的症状 臀痛或髋外侧痛,走路抬腿时感髋部明显疼痛,不敢单腿着地负重。轻者仅感髋部酸、困、胀、痛或不适,行走无力。一般病人能坚持中、小量活动,但在开始时和结束后症状加重,尤其是在做转体、伸髋及急速改变运动方向动作时尤为明显。病程较久者,髋前外方可有麻木感,疼痛常沿大腿外侧放射至膝部。部分病人由于髂胫束挛缩变性,而致伸屈髋关节时与股骨粗隆相绊产生弹响,形成“弹响髋”。病情较重者大腿外侧发紧,如同弓弦拉紧一样,走路较难控制,足尖朝外,多出现螃蟹状横行跛行。有的病人滑动按压该部位时,疼痛传射到膝。臀部皮下脂肪较少的病人,该处常可摸到条索样物;令病人伸屈髋关节时,可感到此条索样物在手下滑动并发出声响。
检查病人时,可发现患者患侧直腿抬高程度和大腿位置有明显关系。在中立位抬高患肢30°~ 50°时,大腿及膝外侧会出现疼痛和串麻;而在大腿内收、内旋20°~ 30°,阔筋膜处于紧张状态时,做直腿抬高动作会立即出现较重的疼痛;当大腿在外展、外旋20°~ 30°,阔筋膜张肌松弛时,直腿抬高至60° ~90°也不出现疼痛。
针灸临床中,遇阔筋膜张肌综合征患者时,临症选穴难以从经穴中选用,因为多数患者的发病区域没有经穴,正确的选取治疗点,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选取压痛点,作为针灸的治疗点,令病人俯卧位,医者以手的第二至第三指按住髂骨前方的髂前上棘处,其后方一横掌处用拇指按压,会产生明显疼痛。痛点的位置即本症的主要治疗点。除该处外,从此点沿阔筋膜向下,及至髂胫束,或许还能找到相应的痛点,有的在内侧的缝匠肌处也许会有疼痛,这些部位,也应被看作是针灸的治疗点。
痛点范围不大,可用针刀、圆利针刺治,痛区范围较大,以不低于直径0.3mm的针灸针多针刺治之,同时酌情使用脉冲电流、或加温,针灸结束后,在整个痛区范围拔罐(针刀除外)。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1、急性发病需适当休息。2、自我治疗:用患侧手指提捏压痛部位的组织,一提捏一放松,从上至下,力量由轻到重,每次20遍左右。然后,患侧手呈半握拳状推按病变的阔筋膜张肌,使大腿外侧有灼热感为止,如此为1次治疗,每日1~2次。3、局部热敷,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