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攀升,尤以35岁至44岁中年人居多,而心梗发病也日趋年轻化,为何心梗盯上这些人?
诱发心肌梗死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现代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营养搭配不合理等原因成为孕育疾病的温床;二是心梗多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代谢异常疾病所引发。现代都市人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应酬多,常常过量饮酒、频繁吸烟、熬夜等,而年轻人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四类疾病日渐增多,控制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患病风险;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在身体内形成上百种毒素,严重损伤血管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戒烟至关重要。喝酒也应适量,每次喝白酒不宜超过一两,红酒最好不要超过100ml,啤酒尽量少喝。
2、为什么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送到医院时,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
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极易造成心肌组织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发心肌组织电生理紊乱,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或长期心肌缺血患者不同,绝大多数中青年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
(2)缺乏“缺血预处理”:发病前,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通常较为轻微,没有显著斑块和固定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所谓“缺血预处理”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对其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3)忽视早期症状: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3、除了持续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心梗还有哪些易被忽视的早期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心梗都会表现为“心绞痛”,约有30%的患者发生心梗时并不典型,这种不典型的急性心梗可有各式各样的表现。有的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头晕、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有些病人表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有腹部压痛及肌紧张,少数人还会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很容易被人忽视,也极易被医生漏诊、误诊。
4、为什么有的人发生心肌梗死,却不痛不闷呢?
还有约20%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痛性心梗。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性会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其次,个体差异对疼痛不敏感。如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此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5、突发心梗该怎么自救?
首先要做的是立即拨打120,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病人停止一切体力活动,平息激动的情绪,同时做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和麝香丸,5分钟后可重复。
6、绝大部分心梗、中风是在凌晨或清晨发生,如果在夜间喝杯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真的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吗?
缺水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日本的科研人员曾对老人进行分组研究,一组半夜起来喝250毫升白开水,另一组则一夜不喝水,然后在清晨测定他们的血液,结果发现,喝水的那一组血液黏度明显较低。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因素,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也较高。人在夜间呼吸和出汗,会耗散部分水分;另外,老年人常有起夜习惯,因此夜里体内水分消耗较多;如今到了干燥的秋季,体内更容易缺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易于凝聚,使原本已经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更容易产生栓塞,进而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绝大部分心梗、中风是在凌晨或清晨发生,理论上讲如果在夜间喝杯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将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心脏病病发含服阿司匹林急救?这种保命法科学吗?
在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下,都是建议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不但是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情况下,会主张大剂量嚼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常用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冠心病患者需要每天饭后服用,并终生持续服用。另外,冠心病患者在做介入手术时也要提前嚼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以此来减少手术中出现血栓的风险。在突发心脏病时,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而阿司匹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能起到实质急救效果,“保命”作用“很难说”。
8、在预防心梗方面,中医有何妙法?
中医认为心梗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本虚标实。本虚以阴、阳、气、血虚为主。心梗后病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有不同程度减退。心气耗伤,胸阳不振,运血乏力。而心梗后情志易抑郁,血滞心脉,胸阳失展,血脉不和。冠状动脉造影也表明瘀证型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严重,说明中医辨证分型有客观病理变化作基础。因此心梗后易发生再梗死的患者辨证分型主要为气虚型、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临床根据不同的症状特点,给予预防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气虚型可见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心慌,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白,自汗,舌淡胖,有齿痕,苔薄,脉虚细缓或结代。心电检查可见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治则应补养心气,温阳活络。方用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人参、黄芪扶补心气;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以治心悸;肉桂补阳散寒治心痛,纳气归肾治短气、喘息之症,加丹参、当归养血行瘀。麦冬、大枣益心气、宁心神,甘润缓急。
血瘀型可见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情志不畅而致心胸剧痛。舌质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苔薄,脉弦涩或结代。心电图检查多见心肌缺血的表现,且持久存在,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等。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法则,主方选用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去瘀通脉,柴胡、桔梗、枳翘、牛膝调畅气机、开胸通阳,行气而助活血,生地凉血消瘀、又能养阴润燥。诸药共成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剂。活血药的选用应避免多用、久用,以免耗伤正气。
9、在食疗养生上,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们防治心血管疾病?
(1)心脏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肉类食品,及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肥胖症、高血脂和动脉硬化。而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增加冠心病、脂肪肝和高血脂等疾病。
(2)多吃素食。心脏病患者的一大共性是,很多人多年来饱和脂肪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新鲜果蔬及豆类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保护心血管。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体内胆固醇生成,降低冠心病危险。富含纤维素的素食很多,比如,芹菜、韭菜、梅干菜、竹笋、黄豆、燕麦等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6克纤维素,可降低女性心脏病危险,同时心肌梗塞的危险也相对降低。
(3)为了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吃牛排等红肉,或者以鸡肉或鱼肉取代红肉,从长计议更有助于保护心脏。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养成怎样的良好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
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少盐;心情要尽量放平和,防止情绪激动,减少紧张、焦虑,保证良好的睡眠;坚持适量的户外锻炼,有机会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