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治疗目的为减轻疼痛,延缓病情进展。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药物、生物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塞来昔布、尼美舒利分散片、双氯芬酸、美洛昔康等。上海岳阳医院风湿免疫科薛鸾
慢作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羟基氯喹、硫唑嘌呤等。它们可抑制炎症,并能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这些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肝脏损害,肺炎和骨髓抑制,并且很可能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也增加.应让患者充分了解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并劝告他们要在专家指导下用药。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
生物制剂: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较,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能观察到生物制剂的疗效,几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此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为感染,包括细菌、结核、病毒等,远期应用能否引起患肿瘤的机率增加,目前还缺少长期随访资料。该类药物价格昂贵。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药物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慢作用药物以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较为常用。生物制剂疗效显著。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的预后常常取决于伴发的结缔组织病.虽然疾病是慢性的,但肺部感染较少发生的肾功能衰竭或淋巴瘤也可以引起死亡.对该病的基本过程并无特殊的治疗,仅仅是针对局部表现对症治疗.对于有内脏累及的患者可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较快抑制免疫反应和较强的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近年采用的激素冲击疗法提高了危重症的缓解率,但是激素也有不少副作用,导致肥胖、多毛、各种感染、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精神症状、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使自身抗体生成减少,用于大剂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激素减量,病情复发或有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受损的重症患者。近年,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或与甲基强的松龙配合的双冲击疗法、环孢素、霉酚酸酯等药物的应用,使顽重症疗效有所提高,但毒副作用较多,可导致脱发、胃肠道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月经紊乱或闭经、并发各种感染等。另外环胞霉素A、霉酚酸酯价格昂贵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球蛋白静脉注射通过抗体封闭作用治疗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能控制的难治性患者、国内外均有成功经验。但此法对不同的病人疗效差异很大,也有一定副作用。价格昂贵应用受限。
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吸附:能迅速减少血液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较快改善病情,但仍属短期缓解病情的权宜疗法,需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配合应用。也有并发感染、凝血障碍、水和电解质失平衡等副作用。而且价格昂贵。
骨髓移植、基因疗法:尚在初步研究中。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泼尼松一般需较大剂量,成人初始剂量为1~2mg/kg.d,儿童为1.5~2.5mg/kg?d;若治疗有效,肌力常在1~2月内改善,同时CPK水平渐降至正常。高剂量的泼尼松治疗应持续至肌力正常后3~6周。减药宜慢,一般2~3周调整药量1次。减至维持量(成人、儿童均为0.1mg/kg.d)后,仍需维持数月或数年。疗程一般不应少于2年。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以及为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可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目前认为,MTX静滴(10~20mg/次,1次/周),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改善肌力有一定疗效。也可选用CTX、AZA等。
其他药物: NSAIDs、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抗疟药(如羟氯喹等)、D-PNE、维生素E等亦可辅助使用。重症患者可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能量合剂等。
血管炎
一旦明确诊断,立即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因不同血管炎而相异。糖皮质激素是血管炎病的基础治疗。其剂量及用法因血管炎病变部位而异。凡有肾、肺、心脏及其他重要内脏受累者,则除糖皮质激素外,及早加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中最常用的为环磷酰胺、疗效明确。应用过程中必须密切随诊患者血象、肝功能、性腺功能衰退等。其他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辅助治疗有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支架放置等。多用于急性期和危重患者。
白塞病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而应用不同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对关节炎的炎症有疗效。秋水仙碱,对有关节病变及结节红斑者可能有效,有时对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疗效。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口请溃疡者可涂抹软膏,眼药水或眼药膏对轻型的前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疗效。
内脏血管炎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根据病变部位和进展来选择药物种类。
系统性硬化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皮肤受累范围和病变程度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而重要脏器累及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决定它的预后。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肤和脏器受累,而晚期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症状。
一般治疗:
1、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总的说来糖皮质激素对本症效果不显著,通常对炎性肌病、间质性肺部疾患的炎症期有一定疗效;在早期水肿期,对关节痛、肌痛亦有疗效。剂量为泼尼松30~40mg/日,连用数周,渐减至维持量10~15mg/日。对晚期特别有氮质血症患者,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肾血管闭塞性改变,故禁用。免疫抑制剂疗效不肯定。常用的有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有报道对皮肤关节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2、青霉胺(D~penicillamine):在原胶原转变成胶原的过程中,需要单胺氧化酶(MAO)参与聚合和交叉联结。青霉胺能将MAO中的铜离子络合,从而抑制新胶原成熟,并能激活胶原酶,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异常、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等。
痛风
治疗思路: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
常用药物包括:
1、非甾体抗炎药:急性发作期使用,可减轻疼痛,常用的包括秋水仙碱、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但秋水仙碱副作用较大,现在应用较少。
2、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难以控制,可使用,可迅速改善疼痛症状,不主张长期使用。
3、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主要为别嘌呤醇。急性发作期禁用。该药副反应较大,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剥脱性皮炎。
4、痛风利仙/立加利仙: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急性期禁用。
5、碳酸氢钠片:可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痛风患者当严格控制饮食,较少嘌呤的摄入,饮食方面,具体可参见网站康复保健部分的内容。
骨质疏松
1、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2、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3、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4、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骨关节炎
1、软骨保护剂,临床常用的有硫酸葡萄糖、胺基葡萄糖、透明质酸钠,前两种为口服药,透明质酸钠主要为关节腔注射,此类药物可促进软骨修复,一般用药时间较长。
2、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局部消炎止痛的效果,可改善关节疼痛症状。
3、中医采用补益肝肾等方法治疗,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