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大三阳)。
病情描述:女性,30岁;已婚多年,发现HBsAg阳性5年,未当回事。近期准备生育,但肝功能不正常,曾保肝对症治疗已2年余,肝功仍不正常,HBV高。
治疗期望:公公、婆婆不知道病情在催促要孩子,自己也想要孩子,但目前肝功不正常,不能怀孕;希望进行很好的治疗,能获得病情控制后停药再怀孕。
检查及用药情况:
诊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病史:肝功能反复异常2年余,ALT在80左右波动,无明显不适,未引起注意,后在多处求医,服用保肝降酶药,未正规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仍不稳定。因近期准备生育,希望能正规治疗。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无抗病毒治疗史;无乙肝家族史。
检查:病毒学:HBV DNA 8.77×106 copies/mL;血清学:HBsAg(+),HBsAb(-),HBeAg(+),HBeAb(-);生化学:ALT 42.8 U/L,AST 44.1 U/L(服用中成药保肝治疗中,既往ALT最高203 U/L),TBIL正常。
治疗过程:
患者很年轻,既往无抗病毒治疗史,基线ALT水平虽不很高(是在服用保肝药的情况下),但反复波动,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不稳定。HBV DNA不是很高,提示机体免疫反应活跃,患者近期生育的愿望特别强烈,希望通过干扰素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停药怀孕。因患者经济情况一般,于2008年10月开始用普通干扰素(国产干扰素-2b)5MU 隔日一次治疗。
治疗1年后HBV DNA下降到6.47×104,之后一直维持在×104 copies/mL,HBeAg仍为阳性,但滴度较低(2.48 s/co)。治疗初期ALT曾升高至309.4 U/L、AST 201.5 U/L,保肝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曾出现皮疹,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常规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时已治疗共1年半), HBV DNA未再降, HBeAg在阴性与阳性间反复转换,HBsAg 81.11 IU/L,HBsAb 阴性(2.11 mIU/ml),于2010年5月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 180μg 每周一次继续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500copies/ml),肝功能保持正常;6个月后HBsAg 10.93 IU/L、HBsAb 10.51 mIU/ml;考虑到患者治疗中HBsAg定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继续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延长治疗,以提高实现HBsAg清除及血清转换的机会。
在延长治疗过程中,患者HBsAg继续下降,HBsAb继续升高。治疗至11个月时,HBsAg 0.06 IU/L、hbsab 41.3 mIU/ml,实现了HBsAg的血清学转化,因抗体滴度较低,建议患者继续治疗巩固,半年后HBsAg 0.00 IU/L,HBsAb 428 mIU/ml,停止治疗,随访。
停药后随访半年,各指标稳定,始终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sAg血清学转换状态,HBsAb 最低为322 mIU/ml。建议定期复查,可以生育。
在治疗初期,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降低,对症治疗后好转;曾出现皮疹,对症治疗后也好转。曾一度转氨酶升高,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治疗。
专家总结:
有资料显示,对于基线时高ALT、低HBV DNA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甚至临床治愈即HBsAg清除的几率较高,故对此类患者可考虑选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
对于年轻患者,又面临结婚、生育的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如果能获得长期的病毒学应答,或者同时获得e抗原或s抗原的血清学转化,将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长期获益。
患者开始用常规干扰素治疗,病毒有明显下降,但未低于检测线,且HBeAg出现波动,在换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后,HBV DNA进一步下降达到检测线以下,且HBsAg持续下降,这给我们继续延长治疗的信心。HBsAg定量的改变有助于判断长期疗效,治疗期间HBsAg定量下降比较明显的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疗效,更要积极坚持、听从医嘱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