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中外科检查总少不了颈部初诊这一项,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一摸”,一些人被“摸”出了问题――体检报告上多了“甲状腺结节”五个刺眼的大字。如果把体检项目升级,再多做一项甲状腺B超,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成为“结节一族”。有人一听到“结节”两个字就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另一些人则认为结节没什么大不了的,既不痛又不痒,随它去好了。其实这两种极端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甲状腺结节背后的N种可能
结节是多种甲状腺疾病的体征,从最常见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到凶险的甲状腺癌都有可能。由此,一味紧张和听之任之都是不可取的。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第一时间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判断其性质才是科学的做法。
医生应收集患者的完整病史,并对甲状腺及附近的颈部淋巴结做详细检查。一旦发现局部存在肿大的淋巴结,就要高度怀疑结节的性质。此外,如果近亲属中有甲状腺癌患者或肿块快速生长造成气管等邻近器官的压迫,出现呼吸不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病史,均提示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超――无创、快捷、价廉初探结节性质
一提到判断肿块的性质,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做CT、磁共振。其实,对于甲状腺这样比较表浅的器官,使用B超就能清晰地窥见其全貌。如今B超的制造工艺已经很高超,可以检查出直径仅为2毫米的微小结节。B超不仅能忠实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境界和位置,还可提示结节是否有钙化、血流状况如何。如果发现结节中有微小的钙化,局部低回声,结节之间血液供应较为丰富,则提示有恶性的可能,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超的无创、快捷、价廉,是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检查,但这并不意味着CT和磁共振就毫无意义。CT和磁共振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在精确定位结节及与毗邻组织(如重要血管、神经等)的关系上具有较大优势,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温度”暴露结节的性质
甲状腺有一个特点――对碘有特别的“嗜好”,人体摄入的碘基本都富集在甲状腺中。这一特点为核医学检查甲状腺提供了便利。在人体中引入少量具有放射性的碘同位素,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在甲状腺中。通过特殊的γ射线照相机,就能让甲状腺显像。根据甲状腺组织中碘的浓度,标记上不同的颜色。摄取碘较少的结节颜色较深,称为“冷结节”;与周围组织吸碘程度相同的结节称为“温结节”;如果吸碘量比周围组织更多,颜色就更为鲜亮,称为“热结节”。“温度”恰恰暴露了结节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恶性结节较少吸收碘,所以一旦核医学检查发现“冷结节”,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定期随访很重要
甲状腺结节应结合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如通过常规的影像和实验室检查无法判定性质,可做穿刺抽取部分结节细胞进行病理检查。但是,一次阴性检查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有可能并没有正好抽取到癌变的细胞。因此,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根据医嘱定期随访,密切关注病变的动向。一旦各种证据都提示结节存在恶变的倾向,应毫不犹豫地手术切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