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微创技术治疗食管裂孔疝、造口旁疝、肥胖及II型糖尿病。
说到“疝气”,一般老百姓自然理解为俗称“小肠气”的疾病。其实医学上的“疝气”种类很多,有腹壁疝和腹内疝之分。腹壁疝包括腹股沟疝(即通常认为的“小肠气”)、股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及半月线疝等,而食管裂孔疝则为腹内疝的一种。以上各种疝均会带给人们各种不适,影响正常生活。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造口旁疝和食管裂孔疝,这两种疝带给患者的危害也较大。
先说说造口旁疝,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正常的排便及排尿结构不复存在,为了使肠内容物或尿液正常排出,在医学上需要为此类患者做造瘘口,即使肠道从腹壁穿出的人造孔隙,不幸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造瘘口周围腹壁结构的缺损,腹内脏器自此突出于腹部皮下形成造瘘口旁疝。造瘘口旁疝是造瘘术最常见的后期并发症,约有10%~25%的接受造瘘术患者发生造瘘口旁疝。造口旁疝不仅使得腹部外观非常难看,更重要的是接受造瘘术患者均在造瘘口处有收集肠内容物或尿液的密闭装置,造瘘口旁疝使得这些装置无法密闭而产生肠内容物或尿液的反复泄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食管裂孔疝则是外观看不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也就是说应在腹腔内的胃一部分跑到了胸腔里。食管裂孔疝主要是后天性因素所致,如肥胖及慢性腹内压力升高,手术及外伤导致食管裂孔和裂孔周围隔肌组织薄弱等。食管裂孔疝常伴有胃食管反流症,故而出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胃内容物上反感、上腹饱胀、嗳气、疼痛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处。严重的可出现出血,疝囊嵌顿导致突然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完全不能吞咽或同时发生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
通过手术修补缺损是治疗各种“疝”病的有效手段,造口旁疝及食管裂孔疝也不例外。因造口旁疝的常规开放手术的治疗方法复发率高及有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因而外科医师常常感到治疗的困难。目前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造口旁疝的修补后,使得这一状况大为改善,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减少,创伤大为减少,手术切口仅为三个5mm~10mm的切口,治疗效果更好。食管裂孔疝的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同时开腹及开胸手术,创伤极大。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术,这种方式只需要三个0.5~1cm的小切口即可,通过人工合成材料的置入来修补食管裂孔或薄弱,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而且目前疗效不错。
目前华山医院外科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造口旁疝及食管裂孔疝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了更好的普及疾病治疗知识,微创外科领域的专家姚琪远教授及其团队将于10月31日上午在华山医院举办有关造口旁疝及食管裂孔疝疾病的义诊活动,为患者解疑答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多种疾病,而其中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肥胖者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有患上糖尿病的危险,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危害很大,可引起广泛的血管病变,从而累及全身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导致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使得患者出现失明、截肢甚至死亡。 因此,治疗肥胖可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但目前传统的减肥治疗方法的效果不佳且治疗停止后复胖的几率很高。减重手术的出现,使得这一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减肥效果好且可长期保持。而且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减重手术也可治疗Ⅱ型糖尿病。此研究是将60例重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分成手术治疗组和常规糖尿病控制治疗组。结果手术组73%的患者血糖持续处于正常水平,远远高于后者。
减重手术是通过减小胃容积达到减重的目的,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①可调控式胃束带术;②部分胃切除术;③胃绕道术;④胆胰绕道术及十二指肠转位手术。现代化的今天,外科的微创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也应用到减重手术中。相比传统开腹方法,腹腔镜下的减重手术极大的减小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不适程度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非常明显。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的效果同样突出。
在国外,尤其欧美地区,由于肥胖患者较多,腹腔镜下的减重手术技术开展的已比较成熟。美国糖尿病学会已经正式将减重手术纳入糖尿病治疗规范中。国内近年来随着肥胖问题的日见突出及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局限性,减重手术也逐渐聚焦了外科医师的目光。华山医院普外科姚琪远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创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各类微创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已开展微创减重手术。故本次义诊活动也将就肥胖及糖尿病的外科微创治疗展开咨询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