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难治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成年男性患者疾病的25%。其临床特点是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对它的治疗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有多种学说,Nickel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应属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有启动始发因素,也有介导因素,及最后引起临床症状的效应因素,微生物感染是始发因素之一,其后是通过免疫或神经因素介导引起前列腺炎,微生物感染和免疫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学说是主要学说之一。前列腺局部的炎症反应及全身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理障碍等均可使局部α1-AR兴奋性增高,后尿道中的α1-AR亚型的表达上调,使排尿时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增加,尿液易返流至前列腺腺管内,可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它不仅是Ⅲ型CP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尿液反流时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内,亦是I、II型前列腺炎的重要感染途径。从而形成一种级联反应。这种推测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基于前列腺增生的下尿路α1-AR变化的基础研究,但至今缺乏直接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实验研究的支持。
目前,治疗CP的药物或方法繁多,其中抗生素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α-AR)阻滞剂是最常用的药物,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下尿路功能性梗阻致尿液返流造成的“化学性前列腺炎”理论学说,解除下尿路功能性梗阻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因此α-受体阻滞剂开始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膀胱颈和尿道α1-AR的阻断,尿道痉挛趋向解除,尿道内压力下降,尿液向前列腺腺管、腺泡内返流终止或减少,因此使尿液中尿酸产生的“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前列腺疼痛症状消失,并收到一定效果。但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慢性前列腺炎合作研究网络(NIH-CPCRN)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下属的国家糖尿病、消化系统及肾脏疾病机构(NIH-NIDDK)资助,而非药商资助的大样本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中,6周的坦索罗辛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相似。欧洲泌尿外科学据此在2009年修订的指南中认为α1-AR阻滞剂治疗III型前列腺炎无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