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5岁,因“活动后气促、胸闷2年半上腹痛、发热20天”入院。
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未行特殊治疗。20天前出现间断性上腹疼痛,伴发热,最高40℃,伴有轻度皮肤黄染。在西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胆道结石并梗阻,胆道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差,高热不缓解。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手术风险高,转到北京××心血管病医院。因需要消化内科与心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且患者持续高热,极度衰弱,手术风险极高,无法进一步治疗。后经医师推荐转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吴清玉教授亲自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认真分析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先由麻醉科和消化内科联合,在麻醉下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D),但由于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极易出现猝死,治疗风险很大。在麻醉科与消化内科密切合作下,顺利解除了胆道梗阻。患者发热、黄疸逐渐减轻,同时根据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屎肠球菌”的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一周后体温正常,患者精神状态好转,食欲明显改善。控制感染后,由张明奎主任医师主刀,给患者行冠脉搭桥术(4根桥血管)手术顺利。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心房纤颤伴快--慢综合征,临床用药受到很大限制,紧急由心脏中心电生理专家张涛副主任医师给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经过治疗患者转为窦性心律。
经过麻醉科、消化内科、内镜室、导管室、心脏外科、手术室、心脏外科恢复室、心内科电生理组等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