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跟Daniel Porter教授在疑难病会诊中心看了一例K-T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的患儿。病史很明确,由于患侧大腿部动脉血管先天性异常增生,血供过多,患侧下肢发育较粗较长。家长以肢体不等长求助于骨科。
通常儿童肢体不等长多为髋部疾病、骨骺损伤等原因所致,表现为患侧较短。所以一开始翻译时我差点给弄反了。不过患儿的父亲久病成医,他提到K-T综合征,Porter教授一下就明白了。他就从病因开始讲述,K-T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此例患者由于一侧股部动脉血管异常增生,导致一侧肢体过度发育,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随着生长发育,肢体不等长会加重,此患儿目前患侧较长1.8cm,尚可以鞋垫矫正,不影响日常运动。应该每半年复查一次下肢全长X线片,当相差3cm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有两种方法,骨骺融合或内固定抑制骨生长。传统的办法是骨骺融合,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但要求医生把握好手术时机。
近年来国内开始流行内固定抑制骨生长的手术,具体方法是在患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内外侧一共放置4块钢板及螺钉固定,限制骨长长,优点是保留了骺板,缺点是并发症较多。Porter曾在英国做过多例这种手术,但基于随访的结果,他逐渐摈弃了此术式。原因有三:1.由于骺板的存在,内在的持续生长的力与螺钉相对抗,常常发生断钉。2.抑制失败,常需二次手术融合骨骺。3.费用昂贵,疗程长,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患儿的父亲曾求助于多家著名医院的顶级专家,他认为Porter教授讲述的非常透彻,令人信任,表示将每半年来复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