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糖尿病的“难兄难弟”!统计表明,超七成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二者往往互为因果相伴相随,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恶性循环。此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等都是血脂异常的结果。
“血脂异常需积极调脂而非很多人误以为的单纯降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张锦等专家表示。为此,他们指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达到治疗目标;另外,调脂中成药一般是“中西合成药”,依然须防西药用药过量。
血脂异常:不能单纯降脂
有些人在体检后被告知血脂偏高,十分紧张,为了降脂会每天到健身房锻炼,再加上节食,但收效甚微。对于这些人,医生会建议他们服用药物调脂,而非单纯降脂。
张锦说,血脂异常者普遍知道饮食疗法和生活调节十分重要,但这些方法仅对部分患者奏效,所以服用调脂药是另外一条“必由之路”。
她解释:血脂异常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是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或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水平和异常率“节节升高”,这对健康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另外,血脂异常会伴发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间接促进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发生。“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危害最大,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又称“好”胆固醇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所以调节‘好’的与‘坏’的胆固醇在体内比例,比一味地降脂更重要!” 张锦说。
服药过程:需定期监测调脂疗效
目前市场上调脂药物种类繁多。西药有的“主打”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如他汀类药物,有的则是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贝特类药物。此外,胆酸螯合树脂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止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亚油酸、鱼油制剂等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而对于中成药,专家特别指出:目前市售的调脂中成药从严格意义来讲并非单纯中成药,而是“中西结合成药”。此类药物与他汀类或贝特类调脂药合用应谨慎,以 免用药过量。“中西结合成药”的调脂效力相对较弱,但不良反应也较少,一般适合轻、中度的血脂异常患者服用,但须遵医嘱。
张锦还提醒大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有效地达到治疗目标。
适龄男女: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张锦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检查一次血脂,而冠心病及高危人群应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应按照不同的方法治疗,如原发性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而继发性血脂异常主要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疾患。
另外,不同的人群血脂治疗的目标是不同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有冠心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处于冠心病高危状态,调脂治疗获益最大,应积极予以药物治疗。
二、目前尚无冠心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患,但除血脂异常以外还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应积极治疗。
三、目前既无冠心病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又无除血脂异常以外的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可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减肥,如若效果不佳,可再予以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