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用于合成蛋白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 称为必需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又叫蛋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其它氨基酸成人体内可以通过必需氨基酸合成,故称非必需氨基酸,包括: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
二、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
完全蛋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较为均衡,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最有利于人体健康,这类蛋白又称为优质蛋白。主要包括瘦肉、蛋、奶所含的蛋白;
不完全蛋白是指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不全面或者含量不均衡,主要包括谷物、豆类、某些果仁等所含各种植物蛋白,如谷物中赖氨酸含量低,豆类中蛋氨酸含量低。这类蛋白被人体食用后吸收利用率显著低于完全蛋白。
而传说中美容养颜的胶原蛋白主要含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脯氨酸的衍生物),其它氨基酸含量少,几乎不含必需氨基酸,可以称为蛋白质中的奇(la)葩(ji)。
三、蛋白的互补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完全蛋白混合食用,使其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更趋向于人体所需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吸收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的互补作用#。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可是我们如何知道两种植物种属差距有多大呢?以植物种子为例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花生、大豆煮熟以后容易掰开成几乎相等大小的两瓣(中间还有很小的芽),这类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包括各种豆类、花生、板栗、腰果等;而大米、玉米不能掰开为两瓣,至少不是相等的两瓣,这类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包括水稻(大米)、玉米、大麦、小麦(面粉)、高粱等。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混合就是一种不错的搭配方式。
如前述的煮饭时加点儿豆子,将缺乏赖氨酸的谷物与缺乏蛋氨酸的豆类混合,可以使得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更加合理,提高蛋白的吸收利用率,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豆及豆制品正是为了与作为主食的谷物搭配。须注意干豆子必须先用水泡2到3小时,然后才能与大米一起煮,这是保证豆子能够煮透煮熟的关键。
2、搭配种类越多越好:比如豆类与谷物的二重搭配比不上豆类、玉米、谷物按20:40:40的三重搭配,这种三合一的组合使蛋白的吸收利用率提高至与牛肉相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确提出食物要多样化,种类搭配越多越好。
3、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各类氨基酸必须同时存在于组织当中,才能被人体用于合成各类蛋白,完成代谢、生长、防御等生理机能。所以我们建议食用豆类不是作为餐间或睡前的加餐,而是在正餐时与其它食物一起食用。这也是我建议煮饭时加豆子的原因。
四、后记
最近遇到两位全素食主义者(不吃任何肉食及动物来源食品,包括奶、蛋等),对他们的毅力十分钦佩!我也曾有过做vegetarian的想法,但不到3天就坚持不住了。出于宗教、环保、健康等原因,素食主义似乎逐渐开始流行。素食主义者如何获得均衡、充足的营养?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利用蛋白的互补作用获取高质量蛋白,二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复合微量元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