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一下过往匆匆的老者,你也许会见到不少人走路一瘸一拐,步态畸形,膝关节向内弯曲,俨然呈“罗圈腿”。还有更严重的人连路都走不了,宅在家里度过最后的时光。其实老了并非注定走不动,只要做一个常规手术,把磨损的膝关节表面软骨换掉就好了――能让老年人的人生质量更高,寿命也更长。骨关节医学专家提醒,手术后要及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避免重负荷的体力运动,“且行且珍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曾意荣
(1)提醒:BMI超25的肥人关节容易提前“报废”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越来越多人的关节“零部件”在长年累月的磨损后接近“报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副主任曾意荣教授介绍说,人体膝关节的软骨会不断磨损,其中内侧软骨比外侧软骨磨损得更快,经过若干年之后,下肢逐渐变形成“罗圈腿”,走路也不稳了。这跟儿童缺钙所致的佝偻病“罗圈腿”是两回事,往往是膝骨关节退变的表现。以下是“罗圈腿”的高发人群:
长期从事运动的体育运动员。
50~60岁的中老年人。
退休后爱好跑步、爬山、打羽毛球等剧烈运动的老年人,特别是即使关节痛仍长期坚持不正确锻炼的人。
肥胖的人体重超标,在重力的作用下膝关节软骨磨损得更厉害,特别是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5的人。
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侵犯到关节导致变形的患者。
当关节软骨磨没了,又有骨质增生,有“罗圈腿”的老人家会感到膝关节疼痛,走起路来很辛苦,更别说出去旅游了,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手术:做好90%的人可以管用20年
很多人以为“老了自然就是走不动”。曾意荣教授表示,这种患者只要出现内翻畸形,行走疼痛加重,就可以做膝关节的表面置换手术,把磨损的表面软骨层削掉,再换上一层金属代替,“这不是整个关节换掉,但如果膝关节的韧带已经非常不稳定甚至断裂,还需要安装限制性假体装置,锁住骨头以免它歪来歪去。”
不少老人家担心自己一把年纪经不起手术的折腾,特别怕手术后很痛,宁愿选择保守治疗,继续过残疾的生活。曾意荣解释说,膝关节的表面置换手术属于常规手术,跟阑尾炎切除手术相仿,原则上没有年龄上限,不少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也成功接受了手术,但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进行安全评估。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相比之下,“罗圈腿”发展到晚期再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很差,患者只能坐轮椅,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缺乏运动会加速身体脏器的衰退,可影响寿命。
据悉,目前国内这类膝关节手术已逐步建立准入制度。曾意荣教授建议患者选择具有手术资质的正规三甲医院治疗。手术用到的金属材料一般可以用20年以上,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的人工膝关节产品都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一定要找有经验有资质的关节医师做手术。否则把关节做歪了,用几年膝关节又不行了。
(3)康复:手术后6~8个小时就要锻炼
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做完后两三天,患者就可以下地走路,再过一两个星期可以正常地走路。曾意荣称,这种置换手术可以让膝关节弯曲到120度,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但一蹲到底需要弯曲到140~150度,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达到。而且,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还要看手术之前的病变严重程度。
术后的康复训练太重要了,很多患者没有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锻炼,错过时机后膝关节怎么使劲弯曲都弯不下去,感觉痛得厉害,有的人还还进一步做手术处理。曾意荣教授提醒,手术后6~8个小时,麻醉效果过了,患者就必须开始锻炼。他们每日都要进行屈伸运动,一定要保持膝关节伸直。膝关节弯曲的状态让人感觉舒服一点,但时间长了会导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以后再伸不直了。因此,晚上睡觉可以用一个枕头垫在脚后跟,保持腿伸直。此外,每天还要进行一次极度屈曲的练习,可以自己主动屈腿,也可以被动地让别人帮助屈腿。
做完手术之后,患者要避免进行重体力活动,日常运动习惯要慢慢改变。曾意荣教授认为,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避免了把身体重力压在膝关节上,比较适合术后的患者。如果爱好打太极拳,就要注意避免蹲低位的马步,尽量站成高位打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