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s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淤血所引起,表现为“三痛二多一少”:长期下腹盆腔坠痛、腰背疼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增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最早在1857年由Richet提出这一概念,认为PCS是“由于卵巢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静脉血倒流所致的下腹慢性钝痛、压迫感和沉重感等一系列不适症候群”。
患者可不同程度盆腔疼痛,包括下腹疼痛、盆腔胀痛、阴道刺痛,外阴和肛门坠胀甚至累及腰骶部及下肢,月经增多,白带增多,性交不适,尿频,有些伴有头晕、心悸、失眠、乏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站立过长时症状加重,个别患者在月经期前疼痛症状加剧。PCS“三痛二多一少”的特点,即患者自觉症状重,主诉多,而妇科检查除偶见患者阴道壁淤血呈蓝紫色外阳性体征极少,体征与症状的不相符导致临床的误诊误治,容易误诊为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结肠炎、腰腿痛、神经官能症等。PCS引起疼痛的原因,也许因神经纤维受到与之伴行的迂曲静脉压迫所致。
PCS的发生原因较复杂,首先从解剖学来说,左卵巢静脉以直角汇入左肾静脉后随之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受到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因此,左卵巢静脉常因回流不畅致静脉曲张。右卵巢静脉直接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其次,盆腔静脉管壁薄,弹性差,较易于扩张。盆腔各器官周围的静脉丛,如卵巢静脉丛、子宫阴道静脉丛、膀胱阴道静脉丛,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第三,孕期卵巢静脉显著扩张,以缓解子宫血管的压力,卵巢毛细血管容量扩张到60倍,并持续到产后数月,卵巢静脉重度扩张对静脉瓣功能构成不可逆损害。卵巢静脉瓣缺如也是导致PCS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经产妇,左侧卵巢静脉瓣缺如率达15%,右侧达6%。第四,子宫后位、分娩等造成子宫阔韧带筋膜损伤、早婚、早育、性生活过频、多次人流术等均可导致盆腔静脉瘀血水肿。输卵管结扎术时输卵管系膜内子宫和卵巢静脉部分被结扎,静脉回流受阻,使部分受术者在结扎术后出现PCS。其它因素:如长期站立,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近年研究认为,在以上诸多因素中,解剖因素是导致PCS最主要的原因。
首选彩超检查,可见增粗条状或斑片状红、蓝相间的血流,站位时显示更清楚,因为价廉、无创可作为PCS筛查的首选方法。彩超未见异常者,可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增强扫描盆腔静脉扩张迂曲并可见瘤样扩张血管。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retrograde ovarian venog-raphy)显示卵巢静脉丛淤血,目前认为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是PCS诊断的金标准。卵巢静脉造影并不建议单单作为检查手段,而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前的一部分。
PCS既往手术方法有子宫悬吊术和子宫切除术,但效果欠佳,易复发。且切除子宫损伤大,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Carter研究表明,切除子宫不能缓解疼痛。80年代初,有人结扎或切除曲张静脉团治疗PCS,取得一定效果。近年来,应用弹簧圈、聚桂醇栓塞卵巢静脉安全,疗效可靠。Reginald等报道卵巢静脉栓塞技术成功率96% ~100% ,卵巢静脉栓塞后有效率75% ~100%,疗效存在差异,可能与术者掌握的适应证标准不同有关。栓塞治疗前应分别对卵巢静脉的上、中、下段及下腔静脉,双侧髂内静脉进行造影,全面了解有无侧支引流静脉非常重要。 栓塞应始于卵巢静脉的起始部,直至卵巢静脉-肾静脉开口下方水平,侧枝也要全部栓塞。栓塞后复查造影确保完全栓塞,避免复发。文献报道90%~95%患者仅栓塞左侧卵巢静脉即可;当术前检查确认为双侧静脉曲张时,则应行双侧栓塞。介入治疗时间:月经前1~2周。局部麻醉,右股静脉穿刺,水膜导丝经股静脉、右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到达下腔静脉,沿导丝引入5 F Cobra导管至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开口于左侧肾静脉,右侧卵巢静脉开口于下腔静脉,确认卵巢静脉后,在水膜导丝配合下,换用直头侧孔导管,分别行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左卵巢静脉测压。将导管头端置于卵巢静脉起始部,中部,近卵巢部,分别行左右侧卵巢静脉逆行造影。在造影时为增加腹压,嘱患者行Valsalva呼吸。选择直径与卵巢静脉相同的弹簧圈以彻底栓塞卵巢静脉,5min后再行卵巢静脉造影,若卵巢静脉不显影,证实栓塞成功后拔出导管鞘管加压包扎。术后6h下床活动,三天后出院。
介入栓塞卵巢静脉安全、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可在造影明确诊断后立即进行治疗,一次治疗即可解决问题,对中、重症者效果显著,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