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口腔内的第三磨牙,也是口腔中最靠近咽喉的牙齿。因为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长全4颗智齿,有的人可能只长1至2颗智齿;有的智齿可以全完萌出,有的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埋伏;有的智齿是正位萌出,有的智齿可能与相邻牙成一定角度萌出。
由于智齿生长的位置特殊,不容易清洁,容易诱发智齿冠周炎;与第二磨牙成角度萌出的智齿还容易食物欠塞,导致第二、磨牙的龋坏,甚至引发其出现牙髓炎和根尖炎;更有甚者,智齿若压迫到第二磨牙的远中,会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的丧失,使其松动。另外,一些不明原因的神经痛患者,常常能检查到埋伏智齿的存在。以上这些情况,均建议将智齿拔除。
拔智齿并不算多罕见的事儿,经历过的也大有人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也只有“斤斤计较”的患者,会追问到
1、已经压到正常的牙齿并出现损伤了,就是拔智齿的时机了吗?
智齿已经压迫到正常的牙齿、并出现损伤或不适感时,非拔不可。但这并不是拔除的最好时机。
关于拔牙的时机:预防性拔除下颌智齿,一般推荐在25岁前,较为理想的年龄阶段为16~22岁。在这个时期,牙根形成了1/3~2/3,圆钝不易拔断;距离重要的解剖结构较远;牙的埋伏深度,也比完全形成牙根后浅;牙周膜间隙较宽松,拔牙的风险较小;年轻人相对来说,恢复得也更快。
2、拔牙的时机,有没有限制?
一般情况下,拔除水平阻生牙的创伤较大,最好不要在亚健康状态下进行;健康人群则要避免空腹拔牙。
拔牙有很多禁忌。比如心脏病方面,如近期有心肌梗死、心绞痛频繁发作、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都是禁忌拔牙的。月经期、妊娠期前后三个月,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近期未停药者,也是禁忌拔牙的。急性白血病、急性肝炎、急性肾病、放疗3~5年内,均是拔牙禁忌。
高血压患者,须血压降至180/100毫米汞柱以下,方可拔牙;贫血患者,血红蛋白高于于80克/升时,可以拔牙。某些血液病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在其相关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相关专科医生认为情况许可,才考虑拔牙。糖尿病患者,拔牙时血糖在8、88毫摩尔/升以下者,可考虑拔牙。
3、 女性临近月经期,是否也不能拔牙?
临近月经期时,可根据牙齿拔除的难度、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评估是否可以拔牙。一般情况下,拔除难度较小的上颌的智齿,恢复较快,月经前两天可以拔牙;如果要拔除难度较大的下颌埋伏智齿,最好在月经期过后。一般经期过后,自觉全身情况良好,可接受拔牙手术。
4、表面看不出来时,全景X光牙片是必要的吗?
非常必要。
第一,全景片可以清晰呈现上下颌骨以及全口牙列的全貌,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下颌阻生牙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医生在拔牙时评估损伤下颌神经管的危险系数,帮助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第二,有助于评估智齿周围是否有禁忌拔牙的危险因素,如肿瘤、血管瘤等,避免发生意外;第三,全景片可呈现智齿与邻牙、周围牙槽骨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根据邻牙龋坏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邻牙牙槽骨吸收情况对智齿拔除后邻牙预后的影响。(如邻牙远中根面牙槽骨吸收严重,智齿拔除后邻牙更松动,严重者不能保留。)还可帮助医生,评估智齿拔除的阻力,从而安全快速地拔除智齿。
5、 麻药持续的时间是多久?麻药的理论时间过了之后,如果还是感觉麻木,可能出了什么问题?要怎么处理?
麻药药效,因人而异;也与麻药的药性、是否含有血管收缩剂有关。在局麻药物注射5~6小时后,还有麻木感一般属正常现象。
如果拔除下颌智齿,第二天还是感觉麻木,有可能是下颌神经受压或受损,应该及时就医诊治。切勿错过黄金时机!
6、 如果拔牙后神经受损,问题严重吗?自行康复大约多久?
下牙槽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唇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异常、麻木等。一般没有外观和功能的异常。
如果是暂时性缺血和轻度水肿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下唇麻木,一般术后一周会自行康复;如果是下颌神经管局部受压引起的麻木,可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消除水肿,减轻下颌神经管的压力,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帮助损伤的神经尽快康复。
这类损伤如果治疗及时、恰当,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如果下牙槽神经发生损伤、断裂,间隙被周围软组织充填,阻碍神经再生,则会变成永久麻木。
7、拆线后就可以放心大吃大喝了吗?还是要避免刺激性饮食一段时间?大约多久?
一般术后7天拆线。对于拔牙创较小,恢复得很好的患者,拆线后可以放心大胆享受美食。但如果因为身体抵抗力欠佳或创口较大的患者,在拆线当天仍然有不适感时,仍需戒口一段时间。拔牙后、愈合前,应少用拔牙侧的牙齿咀嚼。待拔牙创口无不适感觉时,方可进食较刺激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