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告应用橘红痰咳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96例,结果表明:橘红痰咳膏观察组显控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和96.0%,痰湿型明显高于风寒型(P<0.05)。结论:橘红痰咳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明显止咳化痰效果,安全性良好,适合于痰湿型咳嗽治疗。对风寒型咳嗽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临床建议橘红痰咳膏配合祛风散寒方剂。
根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小儿内科学》等制定橘红痰咳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标准方案,进行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观察研究, 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1.病例选择
1.1诊断标准
1.1.1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X线或肺部体征提示为急性支气管炎。
1.1.2排除具有咳嗽、咯痰症状的其它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
1.2辨证分型
1.2.1痰湿型:咳嗽咯痰,痰多色白,或稀或稠,脘闷气短,肢体困重,口淡发粘,食少腹胀,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1.2.2风寒型:咳嗽、咯痰稀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舌苔白,脉浮紧。
1.3病程标准
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者。
1.4症状体征判断标准
1.4.1咳嗽
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
中度(++):症状界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睡眠。
1.4.2咯痰
少(+):昼夜咯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25ml。
中(++):昼夜咯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26~50ml。
多(+++):昼夜咯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0ml以上。
1.4.3发热
轻度(+):37.5℃-38℃。
中度(++):38℃-39℃。
重度(+++):39℃以上。
1.4.4恶寒
轻度(+):恶风。
中度(++):恶寒须加衣。
重度(+++):寒颤明显。
1.5纳入病例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观察对象。寒饮伏肺或痰热阻肺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2、一般数据
本组病例96例为住院和门诊病人。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随机抽样及单盲进行分组研究,有分配隐藏措施。痰湿型组50例,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9例,平均年龄6.3±3.4岁;风寒型组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 平均年龄6.8±4.1岁。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及合并症分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卡方检验P>0.05)
3、治疗方法
3.1两组口服橘红痰咳膏(广东省化州中药厂生产),每瓶含生药17.6克,用法:小儿每天3次,每次半小匙(约5g),温开水送服。
3.2两组均接受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包括西医以祛痰、镇咳,感染时控制感染,伴喘促时,加服解痉平喘药美喘清,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3.3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部分病例X线检查。
4、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疗效。
4.1临床控制: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异常理化检验指标恢复正常。
4.2显效:咳嗽、吐痰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听诊及胸透正常或明显好转,肺部异常改变积分值下降≥70%,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4.3有效:咳嗽咳痰减轻,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值下降30%~69%,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4无效:咳嗽及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变,积分值下降<30%,异常理化指标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5.1两组总疗效比较
两组96例治疗后咳嗽、咯痰等症状均有明显作用,痰湿型组与风寒型组比较:总有效率及显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说明痰湿型组疗效显著高于风寒型组。见表1。
表1 橘红痰咳膏对小儿咳嗽总疗效比较
━━━━━━━━━━━━━━━━━━━━━━━━━━━━━━━━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痰湿型组 50 26 10 12 2 96.0
风寒型组 46 7 16 11 12 73.9
━━━━━━━━━━━━━━━━━━━━━━━━━━━━━━━━
Ridit分析:P<0.05
5.2两组治疗前后WBC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变化(X±s,*109/L)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
痰湿型组 50 4.23±1.65* 6.21±1.01# P>0.05
风寒型组 46 4.44±1.76* 6.32±1.24# P>0.05
━━━━━━━━━━━━━━━━━━━━━━━━━━━━━━━━
两组比较:*P>.0.05; #P>0.05
6、不良反应
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风寒型组有4例发生轻度消化道反应,但因能耐受而得以继续。风寒型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厌食、溏样便等。
7、典型病例
陈某,男,5岁。2005年6月16日初诊。患儿于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经某医院门诊抗生素治疗后,热退,但咳嗽仍反复发作,时重时轻,夜间及晨起咳嗽加剧,呈阵发性干咳,虽服用多种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药物,疗效均不明显。刻诊:咳嗽时作,少痰,大便结,小便色淡,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滑。查体:面色略白,两肩微耸,呼吸29次/分,心率90次/分,两肺呼吸音略粗。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诊断为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证属痰湿阻肺、肺失清肃。治拟泻肺化痰、祛湿通腑。予以橘红痰咳膏治疗。处方: 橘红痰咳膏每日15g,分3次服用。外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药物组成:生理盐水针3ml、鱼腥草针2ml。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经3日治疗后,患儿夜间晨起咳嗽明显好转,大便通畅,每日1次,小便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滑。因邪已去半,故将原方去雾化治疗,继服4天。4日后,咳嗽消失,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两肺呼吸音正常,胸片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8、讨论
8.1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认识
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一种常见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可归属于咳嗽范畴,乃因外感六淫邪气致令肺失肃降,咳、痰、喘诸症相继出现,日久耗伤肺气,损及脾肾,痰浊内蕴,变生瘀滞,形成气虚痰瘀之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其特定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对小儿咳嗽不能一味见咳止咳或反复予以抗生素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恰当辨证论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食品主要以高蛋白、高脂肪类为主,易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而致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积滞于中,蕴湿成痰,痰湿上蒸于肺,阻遏气道,故致肺气宣肃失调发为咳嗽。本研究所用橘红痰咳膏,由化橘红、蜜炙百部、白前、制半夏、苦杏仁、茯苓、五味子、甘草组成,其破滞降逆,顺气扶正,攻而不伤,补而不滞,药证合拍,故获效良好。
8.2小儿咳嗽治疗应注意温化
古人云:"痰为阴邪,非温不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根据此治则应用辛温化痰止咳法治疗支气管炎却往往疗效未尽人意,这大概与未能抓住病机本质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咳嗽多为虚痰实痰同病之证,从临床表现可见本病常有面色不荣,唇舌淡白,或虚汗不止等见症。因此,临床治痰者,同时酌加固肺之品,疗效会显著提高,尤其是久病顽痰的患者,切勿忽略"痰有虚实挟杂"之性,如柯氏用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兼祛痰瘀等多种功效的固本防喘胶囊给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症状反复,虚实夹杂迁延难愈,治疗上祛邪又恐更伤正气,扶正又恐滞留实邪。如能掌握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肺脾肾气虚为本,痰浊内蕴为标的病机,治以温化痰湿兼以扶正,就能容易得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