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各种脊柱后凸畸形比较常见,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如强直性脊柱炎、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脊柱结核等。发生后凸畸形严重时,患者往往睡觉时无法平卧于床上,行走时甚至无法平视前方,从而导致患者严重的生活障碍。那么发生这种脊柱的后凸畸形(驼背)后,该如何手术治疗呢?
现代的手术治疗方案已经和以往的手术治疗方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只通过后路的一次手术即可完成脊柱的矫形手术,根据不同的病情,手术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主要有:后路的全脊椎切除(VCR,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经椎弓根的截骨术(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Smith-Peterson截骨术(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本文通过1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严重后凸畸形,简介如何将脊柱的后凸进行矫形手术及矫正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往往为青年男性发病,腰背部疼痛、晨僵等症状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脊柱逐渐融合,长成一根僵硬的“柱子”,而疼痛也会自然停止。由于人经常会弯腰,这根“柱子”常常会长成后凸的状态,即老百姓常说的驼背,驼背严重时,无法平视前方,甚至是只能看地走路,非常痛苦。这时,就需要外科手术矫形,将患者的脊柱尽量变回生理状态,从而可以平视前方,睡觉时也可以睡枕头了(很多这类患者睡不到枕头上,因为驼背太厉害)。
这例患者是1个29岁的青年男性,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驼背严重,严重影响生活。术前的正位X线片见侧凸不明显,所以手术时无需做侧方的矫形,术后仍维持原来的平衡.
术前的侧位X线片见脊柱明显后凸畸形,头部处于低头的状态,眼睛无法平视;通过术后的矫形,将脊柱变回生理的弯曲形状,可见眼睛已可平视了
通过手术将左图术前的驼背变为右图的正常生理弧度的脊柱,头终于可以抬起来了,通过胸12和腰2两个椎体的V形截骨(PSO),将脊柱畸形后凸矫正了60度,从而恢复了脊柱的平衡.
那么手术中是如何做的呢?
上图中的白色箭头所示的位置即为第二腰椎的截骨位置,后方的椎板等结构切除很宽,前面的椎体切的少,这样通过后方的闭合即可将后凸的脊柱矫正30度。图中的箭头所指示的白色部分为已经将脊柱做了360度的环周切除,将中央的神经结构完全的游离。
将腰椎闭合后,此时,脊柱即已矫正了30度。然后再做第10胸椎的截骨术,方法和腰椎的一样,只是胸椎的手术风险较腰椎高很多,因为胸椎以上椎管内是脊髓,如果误操作,会引起术后的下肢瘫痪。所以,这个步骤要非常小心,如上图,同样很漂亮地将第10胸椎的脊髓周围做了360度的骨切除(上图的白色箭头所示),切除形态仍然为V形。然后通过加压闭合,达到再矫正30度的目的。
如下图,上方的胸10也加压闭合了,并通过将全部螺钉锁紧,将脊柱固定在一个恢复生理力线的位置上,此时脊柱的后凸即可矫正60度:
最后完成后凸畸形的矫形后,需要在脊柱的后表面进行植骨术,即融合术,将螺钉固定的所有节段通过植骨长在一起,以后就将脊柱永远维持在矫形后的状态了。
通过这样的2个椎体的PSO截骨矫形,即可将这样严重的僵硬的脊柱后凸畸形进行很好的矫形,从而恢复脊柱的一个生理力线,获得满意的疗效。当然,如果后凸畸形不是很严重时,进行1个椎体的截骨,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对而言,这个手术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所有手术中可以说是最难的手术,因为需要2次360度截骨,将已经僵硬的完全长在一起的脊柱“完全切断”,才可以进行矫形,而这个截骨矫形过程中术者的成千上万次的操作都不能损伤中央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结构,因此手术难度是很高的。如果脊柱没有完全融合,手术过程会简单很多,手术方案有时也会简化很多。当然,这个手术一定要在技术非常好的脊柱外科医生手中才能实施完成。
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判断脊髓的骚扰和功能的改善都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