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全球来看,消化道(食管、胃、大肠)癌症有所上升,年龄趋年轻。消化道癌症的传统治疗方式有:①手术治疗②腹腔镜下胃切除③化学疗法④其它免疫、生物等疗法。其中首选手术治疗,无论食管癌的开胸,胃肠癌的剖腹,均有较大创伤,部份消化器官的切除,对消化道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待癌症,我们的终极目标――早发现、早治疗、微创伤。科学技术进步为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带来福音――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基础上发展而来。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已被全世界内镜医师所认可和推荐,代表着目前内镜治疗的最高技术境界,在国外较早应用于临床,深受广大患者青睐。但国内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才刚起步,开展单位不多,本院是国内较早应用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于临床的单位之一。
选择应用ESD(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有何益处?
① 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② ESD的运用,使一大批原先须接受外科开胸或开腹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免除外科手术的痛苦。这类患者接受开胸剖腹的手术,住院时间长,手术风险大,住院费用高,应用ESD治疗的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特别是保留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手术风险小,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 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
④ 最为重要是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与传统手术治疗有着同等的治疗效果。
具体ESD是怎样实施的?
①病灶标记②病灶切缘③病灶剥离④病灶取出,病理评估。
早期胃癌病灶标记
早期胃癌病灶切缘
早期胃癌病灶切除
完整切除的病变组织
那些消化道疾病患者适合做ESD?
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适用于那些病灶完全切除可能性大,而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很小的患者。总体而言,几乎所有粘膜上皮肿瘤(包括癌前病变)和部分有轻微粘膜下浸润的侵入性癌,都是ESD的合适对象。
用什么手段发现、评估病灶是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癌?
应用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超声内镜等新技术、新设备,对于消化内道早期癌的发现、诊断有大大的提高。特别的超声内镜的应用,明确癌细胞的侵犯深度,进行病灶的分期。综合应用,对消化管腔内病灶实施水平面及纵深的检测,实施了对病灶立体化评估。ESD后取出完整病灶组织,病理检查确定细胞分型及切缘情况,当然是对病变的最佳评估、处理方案了。
常规电子内镜检查
食道染色
大肠放大内镜
NBI(窄带成像)
超声内镜检查
如何能获知自己消化管道内是否有定时“炸弹”?
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往往无症状,部份早期癌只有轻微症状出现,易被人们忽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实验室检查能够确诊消化道癌症,消化内镜(胃镜、肠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早期消化道癌唯一有效的手段。因此定期做消化内镜检查很重要,特别是家族里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群更需要定期体检,尽早排定时“炸弹”(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有过消化内镜检查经验的人也许知道,做消化内镜检查比较难受,但克服恐惧心理是主要的,当然还有更好的选择是做无痛苦消化内镜检查。广东省第二人民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无痛苦胃肠镜诊疗。即是在消化内镜(胃、肠镜)检查、治疗前应用起效快、代谢快和无蓄积作用的药物(属于苏醒快、镇静效果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不适,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检查依从性。
ESD(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术后须注意什么?
1、术后休息,禁饮、食24小时,观察有否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2、常规应用止血、预防性抗感染、补液治疗。
关爱您的肠胃,ESD创伤小、风险低,保持身体完整性,让消化道病变远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