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疼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疼,属众多头疼类型中的“大户”。 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疼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据研究显示,偏头疼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疼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疼史,间隙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偏头疼家族史诊断并不困难。眼肌麻痹可由动脉瘤引起,动静脉畸形也可伴发偏头疼,应作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复杂型偏头疼常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应作神经影像学检查。枕叶或颞叶肿瘤初期亦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其他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老年人颞枕部头痛需除外颞动脉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增粗如绳索状,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动脉活检见特征的多核巨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所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分别概述如下。
(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疼(普遍型偏头疼)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疼。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发病原因 中外专家均称,偏头疼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癫痫病人,故专家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2)内分泌因素,血管性偏头疼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时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而在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3)饮食因素,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烟、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头疼。
(4)其它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也可诱发偏头疼。
具体解释:
病因不清,约50%病人有家族史。女性病员偏头疼倾向在月经来潮前发作,怀孕后发作减少,提示发病可能和内分泌或水潴留有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强光刺激、烈日照射、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酒精类饮料,均可诱发偏头疼发作。
各种诱因怎样引起偏头疼发作,大体可根据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Wolff等以血管源学说解释偏头疼的临床表现。典型偏头疼先有颅内动脉收缩,局部脑血流减少,引起视觉改变、感觉异常或轻偏瘫等先兆症状,继而颅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各家采用不同方法对偏头疼病人发作时进行的观察却未能发现颅内血管变化与头痛间的恒定关系。Goltman在1例开颅手术病人偏头疼发作时,见到颅内血管扩张。Thie等在1例典型偏头疼发作期的脑血管造影却发现所有动脉的口径都相对较小,而Olson等在11例典型偏头疼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又都无变化。Lauritzen等以133Xe-SPECT观察,12例普通偏头疼发作时的rCBF无异常,11例典型偏头疼发作时有8例在先兆症状相应侧半球的rCBF比对侧相应区平均减少17%,持续见于头痛期4~6个小时。都未见到rCBF增加的脑区。于发作间歇期的检查,两类偏头疼都无异常发现,仅1例于脑岛发现小的低灌注区。Andersen等应用133Xe-SPECT观察偏头疼发作开始后的rCBF,3例无异常,2例仅局部灌注减低,7例典型偏头疼在先兆症状相关半球后部rCBF比对侧降低19%时出现头痛,当头痛已很轻或头痛搏动性消失时转为高灌注,rCBF比对侧平增增高19%,其中2例的高灌注持续24小时。Olsen等应用颈动脉内注射133Xe诱发典型偏头疼,以254探头γ照相机发现脑后部CBF可降低达20ml/(100g?min),局部的低灌注可持续至先兆症状消失后几个小时。Olesen等测量了典型偏头疼病人发作全过程的rCBF,观察到发作前于枕部已存在低灌注,rCBF平均降低25~30%并逐渐向前扩展达额部,持续于整个头痛期的4~6小时。Kobari等应用133Xe增强的CT测定局部的脑血流(1CBF),缓解期的10例都正常,6例普遍偏头疼和6例典型偏头疼在发作开始后30分至8小时,先兆症已消失而正头痛时,两侧1CBF普遍增加,可高出缓解期25%~35%,以额、颞皮层和丘脑为最显著,枕部的增高则与缓解期差别不显著。两型偏头疼间无区别。秦震等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10例普遍偏头疼病人的检查,发现在头痛缓解期多数病人显示两侧或个别颅底大动脉流速异常增快。3例的5次偏头疼发作时,都显示脑血流速度的异常增快和宽频杂音。Thie等在1例典型偏头疼和1例偏头疼等位发作时的TCD检查,也有同样的发现。秦震等对2例普遍偏头疼的99mTc-SPECT检查,发现分别于顶偏后皮层和颞叶存在低灌注。
因此,偏头疼发作时在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见到脑血流或少、增多或先减少后增多,脑血流速度异常增快,脑血管扩张或口径变小。但是这些变化与头痛类型、先兆或头痛发作间并无恒定的关系。有些变化以后头部为著,也有的变化却以前头部为著。同一作者报告的异常发现并不都见于全部所观察的同类病人,一部分病人在头痛间歇期也存在局部低灌注区或脑血流速度的增快。总之,偏头疼与脑血管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偏头疼发作时尚出现一系列生化改变。在先兆期,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可有短暂的增高;头痛发作时尿中5-HT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可明显增加。这提示血浆中的5-HT很快被降解而从尿中排出。5-HT对平滑肌有双相作用,血浆5-HT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及较大动脉的扩张。小动脉收缩造成脑组织缺血,产生先兆或其他神经系损害症状;大动脉扩张引起头痛。部分5-HT漏出到血管周围的细胞外液中,与组胺、缓激肽、血管驰缓激肽等神经肽类物质一起使血管壁痛阈降低及导致动脉的“无菌性炎症”。血管扩张合并“无菌性炎症”造成偏头疼的临床症状。5-HT主要贮存在血小板内,当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存在5-HT释放因子时,血小板5-HT含量突然下降同时呈现临床发病。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有释放和耗竭5-HT作用,能诱发偏头疼患者的头痛发作;5-HT阻断剂(如二甲麦角新碱、苯噻啶)被应用于预防偏头疼发作。头痛发作期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可能和5-HT降解时消耗大量的MAO有关。
许多实验证实,偏头疼病人的血小板比正常人的更易聚集。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HT、ADP、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AA)及血栓烷A2(TXA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进一步促使血小板聚集。这样交互作用就产生大量的儿茶本酚胺、AA及TXA2,有强力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前列腺素E1可使从无偏头疼者产生头痛。雌激素能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些妇女服用高雌激素避孕药会诱发偏头疼发作。
但是影响全身的广泛性血管调节机制障碍和许多生化改变,为什么只引起头部痛?为什么多数头痛发作是偏侧性的?有时是左右交替的?
神经源学说认为偏头疼的发源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改变及血管舒缩障碍是一种继发现象,即偏头疼的血管性发现是继发于神经中枢的“释放”。偏头疼呈现的各种复杂症状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结果,可能是下丘脑/间脑的兴奋阈下降而引起头痛发作。
含有甲肾上腺素5-HT的神经元支配某些头颅血管,它们的细胞体分别位于脑干的蓝斑及缝际核。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或其他因素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及递质释放增多,引起头颅血管运动改变,脑缺血及血管的“无菌性炎症”,刺激血管内三叉神经末梢的伤害感受器,传入脑内产生痛感。另外,三叉神经末梢能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和致病性肽类,P物质)到校大的颅内外血管。
发病机制 头痛是因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痛觉神经末梢,即痛觉感受器受到物理性的(如炎症、损伤或肿物的压迫)或化学性的(如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病因子的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经痛觉传导通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最终至大脑皮层而产生的。
(一)颅脑的结构组织
人的头颅是由很多块扁平骨构成的一个圆形骨腔,称为颅腔。颅腔由外向内分别覆盖着头皮、皮下组织、帽状筋膜、血管、神经及紧贴颅骨表面的骨膜,这些结构统称为软组织;颅腔内有脑膜、脑组织、血管及神经。脑膜由外向内分为硬脑膜(紧贴颅骨内面)、蛛网膜及软脑膜(紧贴脑表面),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一个腔隙,称蛛网膜下腔,其间充满对大脑起保护作用的脑脊液。脑组织又分为大、小脑和脑干,大、小脑之间由小脑幕(天幕)分开。脑干外形象一个细长的小"葫芦",穿过小脑幕裂孔与大、小脑相连,向下延续与骨髓相连,是导信息的神经纤维和一些神经中枢集中之处,是脑组织中最重要的部分,颅腔底部有数个大小、形态不同的骨孔,内有神经、血管通过,使全身与大脑相连。(如图所示)
(二)颅内外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颅内外各种组织因含痛觉神经末梢多少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疼痛敏感的组织与不敏感的组织两类。头痛主要是因为痛觉敏感组织受刺激造成(如图所示)。
如果以头颅骨为界线,把头部分成颅内和颅外两部分,我们可以将下述结构称为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1.对疼痛敏感的颅内结构
(1)静脉窦以及引流到静脉窦的大静脉近端。
(2)颅底部的硬脑膜。
(3)支配硬脑膜的动脉。
(4)组成颅底动脉环的大动脉。
(5)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
(6)颈段1~3脊髓神经。
2.对疼痛敏感的颅外结构
(1)头皮、皮下组织、帽状腱膜、颅底部的骨膜。
(2)颅外动脉,以颞浅动脉、枕动脉和耳后动脉最为敏感。
(3)头面部和颈部肌肉:主要为双侧颞肌和后颈部肌肉。
(4)颅外末梢神经:如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等。
(5)其他组织:鼻腔、副鼻窦粘膜、外耳、中耳、牙髓等部位都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
疼痛刺激敏感。
而颅骨、大部分软脑膜、全部的脑实质、脑室、室管膜以及脉络丝等均不会产生疼痛。
(三)颅内、外结构的神经支配及疼痛部位
颅内、外各种痛敏结构感受疼痛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必须经过相应的神经纤维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最终传至大脑皮层进行分析、整合才能产生痛觉。
1.颅外各种结构的疼痛主要由三叉神经、上部颈神经传导,一部分由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导。
2.颅内的神经支配由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颈1-3神经根及大脑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组成。
(1)颅前窝、颅中窝及小脑幕上的组织由三叉神经支配,因此疼痛常表现在前额、眼眶以及颞部。颅后窝的小脑幕下的组织受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第1-3颈神经根支配,其疼痛常在枕及颈部。
(2)从第2、3颈神经发出的硬膜上行支,入颅后分布于枕骨大孔附近的硬膜、椎动脉和硬膜后动脉,在桥小脑角部听神经瘤初期,肿瘤的刺激产生的疼痛向第2、3颈神经支配区投射,可产生患侧枕下部局限性头痛。
(3)颅内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等处大血管起始部位的痛觉大部分是由三叉神经感受,一部分来自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丛,为此,颅内动脉的痛感常向眼眶周围、前额部和颞部放射。
总而言之,通常当小脑幕上对疼痛敏感的结构受到刺激时,疼痛的感觉反映在额、颞部或者顶部,这种痛觉由三叉神经所传导;幕下颅后窝结构所引起的头痛则主要反映在枕部、枕下部以及上颈部,由舌咽、迷走神经及上三对颈神经所传导。
3.面部、眼、鼻腔及副鼻窦、口腔等的痛觉分别由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传导;软腭、扁桃体、咽部、舌后部、鼻咽管等处的痛觉由舌咽神经传导,外耳道及一部分耳廓的痛觉由面神经的中间支和迷走神经传导。
(四)头痛的致病因素
造成头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因素、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及心因性因素等。
1、物理因素
(1)颅内外致痛结构收到炎症、损伤或肿物的压迫等因素作用而引起头痛。
(2)血管被牵拉、伸展或移位:颅内大脑基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静脉窦及引流到静脉窦的大脑大静脉近端等血管被牵拉或移位时产生的头痛,称为牵引性头痛。常见于以下3种情况: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肿、脑脓肿等;
②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脑肿瘤或脑囊虫的压迫堵塞影响脑脊液循环等;
③颅内压降低:常见于腰椎穿刺、腰椎麻醉后,由于脑脊液丢失较多,颅内压下降,使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或牵引而致头痛。
(3)血管扩张: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外血管扩张可以产生头痛。如颅内、外急性感染时,低血糖、高碳酸血症、高原缺氧、煤气或酒精中毒、癫痫发作、腰穿等引起的急性颅内压下降、突发性高血压等,皆可引起颅内外血管的扩张而产生疼痛症状。
(4)脑膜受刺激:如脑膜炎时的炎性渗出物、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时对脑膜的牵拉均可产生头痛。
(5)头颈部肌肉收缩:当头颈部肌肉因炎症、损伤或精神性因素等引起持续收缩时,局部血流受阻,可导致各种代谢产物的堆积,释放乳酸、缓缴肽等致痛因素而产生头痛,称为紧张性头痛。
(6)神经刺激或病损:颅神经、颈神经的自身炎症或受到周围组织的肿瘤、炎症等病变的刺激可产生头痛,如枕神经炎、三叉神经炎、桥小脑角肿瘤或脑蛛网膜炎引起的三叉神经痛。
(7)头部牵涉性痛:又称为放射性头痛,眼、耳、鼻、副鼻窦、牙齿、颈部等处的病变,不仅可以造成局部的疼痛,也可以扩散或通过神经反射到头面部,头痛多在病灶侧。
2、生化因素
近年来,与头痛有关的一些生化因素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如5-羟色胺(5-HT)、儿茶酚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和β内啡肽、P物质等在头痛(尤其是偏头疼)患者血液中均有明显的变化。
3.内分泌因素 很多的临床病例可以证明头痛的发作与缓解同内分泌有关系。例如偏头疼多见于青年女性,往往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大约60%的女性偏头疼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80%的女病人在妊娠期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紧张性头痛在月经期、更年期往往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往往引起头痛发作。
4.心因性因素 是因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头痛。如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产生的精神负担,自尊心受到伤害,家庭、同事等方面的矛盾、纠葛所引起的忧虑、烦闷情绪,久之均可诱发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血管舒缩障碍而发生头痛。
此外,天气的变化、噪音、强光刺激、大气污染等也可造成少数人情绪不稳而诱发头痛。
预防性治疗 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令偏头疼永不复发! 不过,实践证明,患者除通过心理调适、饮食调养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在偏头疼的间隙期进行预防性治疗。
1.少碰3C食物
奶酪起司(Cheese)、巧克力(Chocolate)、柑橘类食物(Citrous fruit),以及腌渍沙丁鱼、鸡肝、西红柿、牛奶、乳酸饮料等富含酪胺酸。而酪胺酸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所以如果你有偏头疼的病史,那么最好远离这些食物。
2.小心香肠、热狗
香肠、热狗、火腿、腊肉等腌熏肉类、加工肉品等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以及含味精多的食品会害你偏头疼,日常生活中最好尽量少吃些。
3.警惕代糖食品
研究发现,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会过度刺激或干扰神经末梢,增加肌肉紧张,而引发偏头疼。而低糖可乐、低糖汽水、无糖口香糖、冰淇淋、综合维他命和许多成药中都含有阿斯巴甜。所以对代糖过敏的人,只要啜饮一小口低糖汽水,就会引发头痛。
《娇点》提示:注意看产品包装上的食品内容标识。发现上面标有:Amino acids(氨基酸)、Aspartic acid(天(门)冬氨酸)或Phenylalanine(苯基丙氨酸)时,就应尽量避免。
此外,协和医院营养科大夫刘燕萍建议:想要增加食物或饮料的甜度,最好用蜂蜜替代白糖和代糖品。
4.谨慎使用止痛药、感冒糖浆
止痛药可能是个诱人的陷阱。许多人私下服用止痛药以企图减轻疼痛,然而超量服用止痛药,不但无法解疼,相反地会造成药物引起的“反弹性头痛”,让你患上慢性偏头疼。如果你一星期吃超过2或3次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请马上就医!
5.来些镁吧!
镁能调节血流、放松肌肉。对某些人来说,即使只缺一点镁,就能引发头痛。美国全国头痛基金会建议,每天最好补充500~750毫克的镁剂。
《娇点》提示:补充镁剂会有腹泻的副作用,所以最好咨询医生后,按医嘱服用。或者在平日里多吃点含镁高的食物来食补,例如:全谷类食物、坚果种子(如葵花子、杏仁、腰果、榛子等)、花菜、豆腐等。
6.补充维他命B2
研究发现,口服高剂量维他命B2,可减少偏头疼发作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但其剂量一天不应超过400毫克。
7.咖啡,让你欢喜让你忧
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并干扰睡眠,喝多易上瘾,而戒咖啡时则会引发偏头疼。所以,一天中摄入的咖啡的含量最好少于100毫克(大约一杯浓咖啡)。
8.少喝红酒
所有酒精类饮料都会引发头痛,特别是红酒含有更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如果你真想喝上两杯,那最好选择伏特加、白酒这类无色酒。
9.学会减压
如果你常因工作压力而导致偏头疼,不妨经常泡泡温水浴,或尝试一些肌肉放松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技巧:慢慢吸气,令腹部充分外鼓,吐气时,感受腹部逐渐内扁。
10.规律运动
医生指出:对有偏头疼的人来说,着重呼吸训练、调息的运动(例如瑜伽、气功),可帮助患者稳定自律神经系统、减缓焦虑、肌肉紧绷等症状。
11.睡眠规律,拒绝晨昏颠倒
维持规律的作息,即使在假日也定时上床、起床,对有偏头疼的人来说格外重要。因为,睡眠不足或睡太多都容易引发偏头疼。
12.善用热敷和冰袋
头疼时,试着把热敷袋放在颈部、在前额放冰袋。冷热刺激能帮你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少痛感。
13.勤做肩颈运动
专家发现,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某些部位承受压力时,会加剧偏头疼,甚至令从未有过偏头疼的人患上慢性偏头疼。所以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你需要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则要注意屏幕和座椅高度及坐姿,且每工作50分钟,最好休息10分钟,并常常绕动颈肩部。
14.月经期多喝水
偏头疼常会在女性月经期发作,所以当经期快到时及经期之间,最好比平常喝更多水,以帮助身体排毒,有效降低偏头疼的发病机率。
15.小心你的香水和众多清洁剂
强烈的气味,如香烟和雪茄、油漆、废气、清洁剂和化学洗涤剂、印刷油墨等,会引发偏头疼。平日里最好经常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接近加油站等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场所。
16.小心使用避孕药
有些女性首次服用避孕药后,便开始偏头疼发作,一般持续周期为2-4个月经周期。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患偏头疼的女性服用避孕药,甚至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17.戴上你的太阳眼镜
神经内科的大夫提醒大家:强烈的阳光和反射闪光能使偏头疼的发病率上升25%-30%。所以有偏头疼的人外出时最好戴上太阳眼镜,避免强光照射。
18.营造安静的环境
强烈的光、吵杂的环境都能诱发偏头疼。有70%以上的偏头疼病人对吵闹声超乎寻常的敏感。装修时,最好让工人加强一下房间的隔音效果,窗帘最好也选择稍厚一点的款式。
20.吃鱼防头疼
每周至少吃3次鱼并服食一些鱼油补给品能有效减少偏头疼发作的频率。
药物治疗措施 治疗目的除解除急性头痛发作症状外需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气功对部分病人有效。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 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疼也不适用。
英明格(sumatriptan)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尔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偏头疼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疼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预防治疗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疼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疼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偏头疼的分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外袭
(1)治法:疏风散寒,宣通经络。
(2)方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方药:川芎20g,荆芥20g,薄荷15g,羌活10g,细辛3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共为细末,每次15g,每日2次,清茶调服或作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
(4)备选方:①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适用于风寒之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吴茱萸10g,生姜18g,半夏lOg,藁本10g,川芎6g,甘草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②疏风止痛汤(验方):适用于感受风寒后,郁而化热之证,见头项疼痛而胀,恶风畏寒。发热,遇风痛剧,口微渴,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或数。荆芥20g,赤芍15g,生地黄10g,防风10g,川芎15g,天麻10g,僵蚕10g,白芷10g,蔓荆子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5)加减:项背痛甚者加葛根15g;头顶痛者加藁本lOg、吴茱萸6g;畏寒甚者加桂枝10g。
(6)临证事宜:①本证为外感所致,发散耗气之品不宜太过,以免重伤正气;②慎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免伤阴,必要时可酌加反佐之品。
2.风热上扰
(1)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2)方剂: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3)方药:川芎12g,白芷9g,石膏20g,菊花9g,藁本12g,黄芩6g,栀子6g,薄荷6g,羌活9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适用于感冒风寒日久,郁而化热者,证见头痛,恶寒渐轻,身热炽盛,目痛鼻干,心烦不寐,眼眶痛,脉浮微洪。柴胡9g,葛根9g,黄芩9g,羌活6g,白芷3g,芍药3g,桔梗6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适用于感受风温之邪者,证见头痛,轻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淡,苔薄黄,脉浮数。桑叶10g,菊花15g,杏仁6g,薄荷10g,川芎9g,桔梗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热甚伤津,证见舌红少津者,加知母12g、石斛15g;若见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加服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6)临证事宜:①苦寒、发散、化瘀之品易耗气伤阴,可视病情酌加益气养阴之品;②本证治疗当用辛散解表之属配以清热生津之品,则会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3.风湿外感
(1)治法:祛风除湿,通络利窍。
(2)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3)方药:羌活9g,独活9g,藁本6g,防风6g,炙甘草
预防常识:
偏头疼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典型表现,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可有家族遗传史。能诱发偏头疼的因素很多,如劳累、紧张、天气变化,情绪波动,进食某种食物等。偏头疼经过相应的治疗都能得到缓解,但任何一种治疗都不可能保证患者不会复发。经过相应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偏头疼患者应该从心理上彻底放松自己。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进食有刺激性食物和能诱发头痛的食物,消除对该病的恐惧心理,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头痛的发作次数。切不可依赖去痛片。
注意事项 随着气候变化、异味及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可能诱发偏头疼的发作,要预防偏头疼的发作,首先消除或减少偏头疼的诱因,如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鱼等。
偏头疼患者的饮食注意:
勿食过量咖啡,过凉的冰淇淋,勿饮酒过多。专家统计出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排行分别是: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熏鱼、蛋类。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还应该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包括: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圆、核桃、花生等。
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忧虑、焦虑等情绪,保证良好的睡眠,谨防是由眼、耳、鼻及鼻窦、牙齿、颈部等的病变引起。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
缓解偏头疼的方法:冰袋冷敷,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按摩头部,饮用绿茶,静心冥想,头缠毛巾。
诱发因素 一、生活习惯诱因
1、 精神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或情绪变化剧烈: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心和压力、各种事务及关系的谨慎考量,往往使人大脑神经紧张、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情绪变化是偏头疼的显著诱发因素之一。但情绪变化究竟是偏头疼发生的先兆还是其直接诱发了偏头疼的发作,仍需进一步探讨。(针灸医院王京京发表)
2、 饮食不当: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
3、 过度锻炼:
4、 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不规律等。
二、药物诱因
1、 口服血管扩张药
2、 避孕药
3、 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
4、 频繁使用麦角胺、阿片类药、曲坦类药及其它单一成分止痛药(巴比妥、咖啡因、异辛烯胺)
三、气候诱因
风、寒、湿、热等气候及剧烈的天气变化易诱发偏头疼。
湿热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食欲减退,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引发偏头疼。
风寒易损伤人体阳气,引起经脉闭阻,而引发偏头疼。
特别提示:偏头疼患者应忌冷食及受寒
受冷或冷刺激后10分钟会引起头痛。隆冬时节出门忘戴帽子,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游泳时水温过低;吃冰激凌或冷饮后均可引起冷刺激性头痛。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管舒缩障碍有关。研究发现,在冷环境中,头痛前双侧颞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变细,头痛期出现动脉怒张、充盈、搏动增强。吃冷饮后,冷饮对舌和口腔粘膜的冷刺激,反射性引起颞动脉痉挛,当痉挛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转为被动性扩张,血流冲击扩张的动脉壁上痛觉神经末梢,引发头痛。总之,身体外部受冷或吃冷饮是冷刺激性头痛的条件,发病基础与血管容易诱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体质及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应注意远离寒冷的环境,少食或不食冷饮。
四、环境诱因
1、海拔高度的突然变化
2、短时间内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
3、强光线的刺激(如电视屏幕、镁光灯、强力阳光等因素会使人的眼睛疲劳引发头痛。)
4、噪音的刺激
5、空气的污染
6、闷热的房间
7、某些浓烈的香水
8、长时间的电磁辐射(一些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容易患偏头疼,是因为受电磁辐射。)
五、女性生理诱因
1、青春期前,男女患病率相似。
2、青春期后,女性发病较男性明显增多。
3、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头痛发作。
4、绝经后、妊娠期,头痛减轻。
提示:月经周期变化对偏头疼的发作是有直接诱发影响的,这种情况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部分女性患者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直接相关,称为月经期偏头疼,是一种与卵巢周期有关的特殊类型的偏头疼。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骤降(雌二醇降低),导致颅内外血管对随之变化的生化因了(如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敏感,通过干扰交感神经的方式影响靶器官的功能,使易感者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而致偏头疼。中医学把本病称之为经行头痛,临床以肝郁气滞、瘀血内停多见,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使气顺血和,清窍得养,则痛自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