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及与血糖的关系?
在人体胃的后方,十二指肠的旁边,有一个长条形的器官叫胰腺。胰腺中有许多细胞群,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胰腺的各个部分,象湖海中的小岛群,所以称为胰岛。胰岛很小,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胰岛中包含四种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分泌胰岛素β的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D细胞。其中β细胞最多,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它分泌的激素称为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是分子量为57340的小分子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降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胰岛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它的作用就象一把能开启细胞大门的钥匙。只有胰岛素才能使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氧化产生能量,供应生命必须的能量的需求。
胰岛素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其分泌量与血糖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血糖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多。正常人进餐后,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然后经肠道吸收入血。当进餐含糖量较多的食物后,从肠道吸收入血的葡萄糖逐渐增多,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也迅速增加。一个健康的人,一般在餐后1小时血糖和胰岛素的分泌量达到高峰,2小时降至空腹时的水平。
胰岛素在胰岛β细胞内合成,胰岛素的前体为胰岛素原,在β细胞内经蛋白酶水解而分解为胰岛素及C肽,分泌到β细胞外,进入血循环中。因C肽是与胰岛素以相等分子分泌入血,而临床上测定血浆胰岛素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可通过测定血浆C肽水平,就可间接了解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状态。
二、胰岛素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猪胰岛素:从猪胰脏提取,与人胰岛素有一个氨基酸差异,易产生抗体。
人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生产或通过生物化学转换的方法,将猪胰岛素上的β链的丙氨酸换成苏氨酸而成。由于猪与牛的胰岛素与人的胰岛素组成的差异,注射后较易在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抗体,使胰岛素的效价逐渐减低而人的胰岛素就不会产生抗体。
人工合成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改变胰岛素分子结构等原理影响胰岛素的药效动力学性质。包括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超常效胰岛素类似物。
2、按纯度分类
普通胰岛素:简称为RI,含胰岛素的纯度达90%,但还含有其他杂质。
单组分胰岛素:简称为MC,是普通胰岛素经过分子筛选,胰岛素的纯度可达99.9%,所以用量可以减少。
3、按作用时间和效应分类
短效胰岛素:缩写为RI
国产:普通胰岛素
进口:诺和灵R,优泌林R
注射后15-30分钟起效,作用高峰在注射后1-3小时,持续时间5-7小时。
特点:发挥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剂量易调整,可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缩写为NPH
国产:
进口:诺和灵N
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在注射后6-10小时,持续时间为18-24小时。
特点:发挥作用慢,适用于使用短效胰岛素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者,也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
预混中长效胰岛素:缩写为mix,预混人胰岛素30R、50R、70,由NOVO 丹麦诺和公司及Lilly 美国礼来公司生产。其中:30R:30%为短效胰岛素,70%为中效胰岛素;50R:50%为短效胰岛素,50%为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缩写为PZI。
国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其中鱼精蛋白与胰岛素的比例为2:1 。
注射后4-6小时起效,作用高峰在10-15小时,持续时间28-36小时。
特点;作用慢,降糖作用弱而持久,常常吸收不规则,剂量不易调整,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短效胰岛素混合后注射。与短效胰岛素混合后其中所含的过量鱼精蛋白可迅速与它结合而使短效胰岛素变为长效,故在计算二者混合后在体内实际起作用时应将此考虑在内。比如RI 12U与PZI 4U在体内起作用时实际为RI 8U、PZI 8U。所以,如果要单纯增加PZI剂量,也必须同时增加等量RI剂量。比如,想将PZI由2U增加到4U,而将原来注射的剂量为RI 10U+PZI 4U,应将其改为RI 12U+PZI 4U,这样前者实际在体内为RI 8U+PZI 4U,后者为RI 8U+PZI 8U,RI剂量未变,只是增加PZI的剂量。
l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超常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三、什么样的病人应选择胰岛素治疗?
1、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所以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2、
显著消瘦的2 型糖尿病病人,可选择胰岛素治疗以恢复理想体重。
3、
2型糖尿病病人经过长时间的严格饮食控制、适宜的体育锻炼、足量的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可选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待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和自身胰岛功能恢复后,可再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4、
糖尿病病人凡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时,无论原来用的是何种治疗,均应改用胰岛素(短效)治疗。
5、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如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难以忍受的疼痛、下肢溃疡、坏疽,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等,均应选胰岛素治疗。
6、
糖尿病并发各种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加重、外伤、手术、骨折、麻醉和急性心脑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时,应选择胰岛素治疗。
7、
糖尿病妇女怀孕时或妊娠糖尿病病人,为防止胎儿畸形,巨大胎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应选择胰岛素治疗。
四、胰岛素的给药方法
1、注射器
1ml注射器:蓝心,可用于各种皮下注射、皮内注射。
特点:针头较粗,且需经人工换算单位(4 U/0.1ml,只能抽400 u/10ml支的胰岛素),每次浪费较大(消耗2U/次左右),使用寿命短,需每次更换(玻璃的需每次消毒)。
BD的胰岛素注射器:红帽,只用于胰岛素注射。
特点:针头锐利,计算方便,刻度单位为胰岛素注射单位(有可抽40 U/1ml支的胰岛素注射器,也有可抽100 U/1ml支的胰岛素注射器二种,二者不可混用),浪费较少。
胰岛素注射笔:笔形胰岛素注射器,形似钢笔,笔芯为装有胰岛素是圆形贮药瓶。
特点:注射剂量准确,针头锐利,基本无痛感,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操作简便,无需电池,无浪费,笔芯为专为笔设计的300 U/3ml一支的胰岛素。(对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尤其是视力差,可用听力确认胰岛素剂量)
无针胰岛素注射器:
2、胰岛素泵
是机械的泵,是高科技注射产品,也叫人工胰,每小时输入少量的胰岛素,可以模拟正常的胰腺分泌胰岛素。
特点:小巧、轻巧灵便、随身携带,可连续输注,模拟正常的胰腺分泌。进餐时可在泵上通过按钮直接给追加量的胰岛素,可使病人的血糖达到正常的血糖范围,生活质量极大提高。
五、选择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它是将胰岛素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内,也就是在皮肤的真皮与肌肉之间的脂肪层。注入皮下层的胰岛素将会逐部被血液吸收,人体可供注射的常用部位有:
1、上臂前外侧
2、大腿前部外侧
3、臀部
4、腹部,扎腰带以下(肚脐周围除外)。
但以上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是不同的,以腹部吸收>大腿>上臂,活动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最快,相比之下,腹部较少活动,吸收最稳定;而上臂劳动时用力较多,血流较快,在该部位注射时胰岛素就吸收较平时不运动时快,较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点:
1、由于胰岛素注射时是长期的,而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会引起硬结造成吸收不好,血糖升高,因此在注射时应当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在注射区域划单格有计划轮流使用,每次间隔二指以上,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造成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2、每次注射后要轻压注射部位,不要搓揉注射部位,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影响血糖的调节。
3、胰岛素抽出后,应立即注入患者体内,防止抽吸时间过长,未注入体内,引起失效。
4、经常检查注射部位,用指肚或掌心轻按每一个注射部位,如有肿块、破溃、表皮凹陷或痛楚、皮肤颜色改变等,应请教医生。
六、注射胰岛素步骤?
1、用品准备: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注射笔)、消毒棉签(碘酒、酒精)、干棉签。
2、步骤:
洗手,清洁双手。
消毒胰岛素瓶,注入等量空气,抽取需要注射的单位数,盖上保护帽以免弄脏针头,备用。用胰岛素注射笔可直接旋转到并显示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单位数,消毒针头。
选择好注射部位,消毒,然后注射,再按压。
3、注意:
在使用胰岛素前,应检查药瓶,注意有效期及瓶口密封是否无损。
如使用中、长效或预混胰岛素,应将药瓶放在手掌上轻轻滚动,切勿振摇药瓶,防止失效或减效。
使用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混合时,应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定时定量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拔针不能过快,否则会造成针头有1滴胰岛素流出,造成所注射的胰岛素不准,另外避免在有硬结、红肿、水肿等处注射。
七、胰岛素的保存
胰岛素的保存:
1、使用的胰岛素可存放于冰箱4℃冷藏层,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指>35℃)与冷冻(禁冻,结冰后失效)。一般来讲,一瓶胰岛素的有效期为2-3年。
2、开盖后,皮下注射有效期为三个月,可在室温下保存。未开盖的胰岛素可注意胰岛素的失效期,一般来讲,一瓶胰岛素的有效期为2-3年。
3、室温下存放胰岛素未半年(未开盖)
4、平日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可置室温下,最好不要将从冰箱取出的胰岛素直接注射,容易容易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可将药瓶放在手中捂热,待与体温接近时再抽吸注射。
八、注射胰岛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哪些?
1、低血糖:原因多为胰岛素注射剂量大,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进食过少或活动量过大,或腹泻等原因而又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处理略)。
2、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对不纯的胰岛素或对胰岛素药液中的防腐剂(如甲苯等)可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处理方法:更换较纯的人胰岛素或局部注射,或改成吸药治疗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脱敏疗法。
3、皮下脂肪萎缩:有时注射猪胰岛素的病人可在注射部位发生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凹陷,这是人对猪胰岛素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处理方法:更换较纯的胰岛素或局部注射处氧气、理疗、按摩可使其慢慢恢复,
4、皮肤感染:由于消毒不严格造成注射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发生脓肿感染。处理的办法是注意皮肤清洁与注射局部消毒,保持注射针头的无菌,不能让注射的针头接触任何未经消毒的物品。
5、局部硬结:长时间在一个部位注射时造成,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或局部热敷。
6、胰岛素水肿:极少数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发生严重的水钠潴留而高度水肿,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有一些人可采用利尿剂消肿,继续减少剂量水肿会逐渐消失。
九、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有哪些因素?
1、胰岛素的种类:短效、中效、长效起作用不同,高浓度起效慢,但作用强,低浓度起效快,但作用弱。
2、胰岛素的剂量:剂量越大,作用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也越长。
3、胰岛素的浓度:浓度越高,起效作用越慢,不同病人胰岛素吸收快慢也有差异。(U100表示高浓度,胰岛素100 U/1ml,U40表示低浓度,胰岛素40 U/1ml,两种胰岛素注射器不同不能混用)。
4、胰岛素的注射部位:腹壁注射比股前外侧注射吸收快;肌肉活动较多的地方比较少活动的地方吸收快。
5、胰岛素注射途径:静脉注射较肌肉注射作用快,肌肉注射又比皮下注射作用快。
6、胰岛素的纯度:纯度越高,胰岛素需求量越小。
7、胰岛素抗体:注射动物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多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大量的抗体可与注射入体内的胰岛素结合使之失效,故抗体较多的人胰岛素的用量会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不好。
8、肝肾功能:当肝肾功不全时,能够影响胰岛素的清除,使胰岛素的半衰期延长,使血循环中游离的胰岛素水平提高,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所以肾功衰竭者胰岛素用量应大大减少,并且不宜使用中长效胰岛素。
9、应激因素:当肌体处于精神紧张、应激状态时(如外伤、手术),儿茶酚胺等拮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使胰岛素效价减低,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用量需增加(骨骼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也下降)。比如发热、生病时活动量减少,血糖会升高,此时应酌情增加平日的胰岛素注射量。
10、体力活动量:体力活动或运动量增加,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用量。
11、另外注射器的选择、打针技巧、给药方法、注射的部位都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