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初期,大部分脑瘫患儿不出现特定的异常症状,但其主要症状是发育落后。在大部分病例中,出生时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如早产、缺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产程延长、足月小样儿、母体多胎妊娠等。这些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要仔细随访,当异常肌张力和运动模式出现时即应开始治疗。大多数新生儿,一般“ 安静” 一个阶段后发生这种情况;安静期一般无需治疗,但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必须立即开始治疗。
有些新生儿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但随后的发育又是正常的。因此,重复检查和评定新生儿的发育速度非常重要,尤其是4 个月以下的新生儿。对于疑似脑损伤的婴幼儿,检查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缩短,出现疑似症状后不要超过3~4周。婴幼儿出生后第1 年是人生阶段中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因此,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早期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辨别因发育迟滞导致的原始反射与由于病理性质而出现的反射,这些个体特征有可能会一起出现。原始反射已被定义为属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的活动模式,即新生儿出生后即有的反射动作,会在出生数月后逐渐消退;而病理反射是正常新生儿发育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运动模式。
脑瘫是由于中枢神经疾患而导致的一种非持续进展的结果,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症状在婴儿期发生。因此,有必要在脑瘫出现特定形式前进行筛查。
相关文章